陈亚辉 | 身体力行推广CACA指南 留住乡愁就要守护健康

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陈亚辉

  还记得去年火遍全网的肿瘤专家陈小兵教授吗?大年初一到初四,回家过春节期间累计免费义诊患者50多名,被人民网等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更是赢得无数自媒体转载。

  今年,他又火了,而这一次,他的身份悄然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是那个参加工作就坚持义诊二十余年的普通大夫,现在已经是中国抗癌协会的理事兼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带着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的重托,积极推行CACA指南走基层活动,是CACA指南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是行走的播种机。

  赋能乡村医生,助力美好家乡建设。2024年大年初一的下午,和煦的阳光照在农家小院,中国抗癌协会理事、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教授回到了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马回营村的老家,去年给患者免费义诊的爱心之举赢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赞扬,今天,他要给乡里几十名村医传经送宝。

  陈教授在各个场合都积极宣传一个理念,那就是治已病不如防未病,一个人治病不如教会一群人治病。看到济济一堂的村医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陈教授把小院当校园,把客厅当教室,深入浅出的给大家讲起了肿瘤防筛诊治康的知识,讲起了肿瘤评扶控护生的康复要领。

  教学现场,陈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旁征博引的分析,有问有答的互动,把村医们带到了科学的殿堂,当起了陈教授的“博士学生”。村医们聚精会神的记录着讲课的精华内容。期间有前来寻求陈教授看病问诊的患者,又成为大家现场探讨学习病情的“案例”。

  马回营村刘红钦中西医诊所负责人刘红钦医生在学习了肿瘤防筛诊治康的内容后,激动的说到“以前有咯血、发烧、背痛等病人来诊所的时候,我们首先判断是普通的疾病,通常是用药一段时间没有好转,才会引起重视,今后一定要注意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注重与上级医院专家的联系互动,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第一时间联系上级医院专家,尽量避免患者走弯路,影响治疗效果。”

  在对肠癌患者胡某的现场义诊活动中,几个村医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陈教授在认真听完后,一一作了详尽的解答,理清了思路,给出了方案,患者及家属很满意,村医们更是觉得获益匪浅。

  患者梁某是食管癌,手术后一直出现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做过多次扩管手术,间隔周期越来越短,陈教授在了解了术前术后的情况后,建议患者用康复新加思密达溶解后,慢慢吞咽,力争溶液“挂”在食管壁上,保护黏膜,增强患者吞咽能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众花绽放春满园。令人欣喜的是陈小兵教授在马回营村老家给病人义诊、给村医授课的同时,团队骨干成员、内科王建正副主任医师也在自己老家废寝忘食的给前来家里的老乡义诊,外科刘英俊副主任医师陪着家人去福建旅游,仍忙里偷闲在线上给患者进行解答和指导。陈小兵教授指导的陪诊服务团队“医小慧”成员也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成为患者和医生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整合卫生资源、医疗人人共享。樊代明院士倡导呼吁要“建大军”、要“开大讲”。就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专家医生资源紧缺时,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推广CACA指南,让更多的人了解指南,懂得指南,学会指南,极大的提升肿瘤的“三早”,避免人民群众因病返贫,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实施中贡献中国抗癌协会的智慧和力量,而陈小兵教授就是其中一员。

  陈教授火了,中国抗癌协会火了。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