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认识常见的4大误区 我们要了解

1、癌症等于死亡

癌症不等于死亡。在医学界,癌症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被归为慢性病的行列,“带瘤生存”的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在癌症治疗时,可根治的尽可能寻求根治,对无法治愈的,应当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而不是四处乱投医,过度治疗。

2、癌症防不胜防

2012年9月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的论文《中国癌症归因分析》在文中指出,中国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避免的。从发病的原因来看,其中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占第二位的是主动和被动吸烟,占22.61%;其次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饮酒,职业暴露与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如果针对这些原因进行预防,可以大大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因此,癌症可防、可治!

3、慢性感染,只要无症状,可以不治疗

实际上,很多慢性感染与癌症的发病紧密相关,如慢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等,是诱导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积极治疗这些病毒、细菌的感染,哪怕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一旦查体发现,就要积极治疗,并随诊复发情况,必要时进行再次治疗。

4、癌症会传染

癌症本身不会传染。上述提到的感染性致癌因素可导致其相应疾病的传染,如乙肝、丙肝、胃炎、结核等等,但不意味着癌症是传染性疾病,也不意味着得了这些传染性疾病就一定患癌。癌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在内环境改变或外界致癌因素的刺激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从形态和生物行为等方面与正常细胞截然不同。因此,癌症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会在个体之间进行传播。而某些见于家族多发的恶性,如乳腺癌、大肠癌等,则是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并非通过传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