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中国重离子事业的开拓者——王小虎教授


中国重离子治疗事业的开拓者

——王小虎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王小虎,因属相为虎便从小被唤为小虎,越唤越亲切,后来学名也就叫小虎了。

在甘肃张掖地委大院里长大的他,像大多数的六零后孩子一样,经历了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与反思,也许正是这种批判与反思的氛围,激发了他们那个年龄段所具有的青春叛逆、桀骜不驯、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主流文化、时代信仰和社会道德,共同塑造着他的性格和品质。经历过动乱,却又很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并且能够把握住机会来发展自己进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197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顺利考入兰州医学院,大学校园中的他,更是因长相浓眉大眼、而又多才多艺成为当时兰医校园中的白马王子,校园文学社、篮球队中总是活跃着他的身影,写诗、创作、比赛成为当年大学生活的主页。但这种对于新时代自由文化氛围的追求,并没有磨灭他的国家义务和社会责任,反而那种时势造英雄的情结和说不清根由的义气却深深烙印在他的意识中。

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分配至张掖卫校工作,2年后调入甘肃省肿瘤医院开始从事临床工作。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从事外科专业应该是不二的选择,但他调入的甘肃省肿瘤医院当时正在筹建放疗科,他便临危受命,加入到筹建放疗科的队伍之中。1989年,他北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放疗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放疗专家殷蔚伯教授。由于王小虎勤奋好学、为人谦逊,深得殷教授的赏识,全国放疗领域的同行都以为他是殷老的博士生。也正是这一年的进修学习,他真正掌握了放射治疗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领会了放射治疗的精髓,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放疗专业同行,这些同行也成为他之后从业生涯中最亲密的战友、最无间的伙伴,也奠定了他连任3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基础。他曾回忆说,他刚开始进入全国放疗圈子的时候,那些来自于北上广发达地区的同行对他这个落后省份的同行很不以为然,但是一件事情让他们彻底改变了看法。在一次学术会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谈,谈话内容也从放疗专业转向历史、哲学、文学、物理等各个方面,他真可谓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大家被王小虎渊博的知识所震撼,对他是刮目相看,从此便有了中国放疗领域“大才子”的美誉。


说王小虎是一名好医生,那么他的至精医术和至诚医德完全可以成就他,但他那充满战略的学术眼光和敏锐的科研思路注定他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必定大有作为。作为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科主任,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顶着来自医院和科室等各方面的压力,他毅然决定对科室重新进行整合并进行亚学科建设,是国内较早进行分专业运行的放疗中心之一。作为发起人之一创立了西部放疗协会,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他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法国居里研究所、MD Anderson肿瘤中心、日本NIRS等国际知名放疗中心建立了合作,2012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兰州大学举办了第五届(西部第一届)中法联合放疗医师培训,为我国西部地区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青年放疗人才。另外,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治癌项目的开展,他便带领他的团队加入到重离子治癌的研究队伍之中。利用中科院近物所重离子加速器的治癌终端,2006年开始,作为牵头人开始了重离子治癌的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重离子治癌的临床研究论文;随着重离子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便以甘肃省肿瘤医院为依托单位,组建了甘肃省第一支“重离子束放射治疗肿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了一支具有“重离子情怀”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他也逐渐成长为国内重离子治癌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其团队研究成果“重离子治疗肿瘤的应用基础研究”获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验证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中,他又作为临床试验机构组长单位的主要研究负责人,全面负责该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保证了该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基于该临床试验结果,2019年9月29日,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安装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是国内首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基于该临床试验结果,2019年9月29日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2020年4月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辐射医学室主任和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医学专家,带领团队开始了重离子治癌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进行辐射生物学、粒子物理学及临床应用等相关研究;作为专家组组长,完成第二台碳离子治疗系统注册临床试验。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所钟爱的放疗学科和重离子治癌研究;他此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为放疗临床和科技研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离子设备制造研发企业更加了解肿瘤治疗临床需求,也让从事离子临床治疗的放疗人更加熟悉设备,互通有无、相得益彰,让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一台好车,需要一个好的司机去驾驭;一台好设备,更需要一群真正了解他的人去应用。王小虎教授作为牵头人,分别在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的放射肿瘤学学术团体下成立离子治疗学组,让全国更多乐于从事离子研究的放疗专家加入到离子治癌领域。近年来,我国粒子医学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各主要医学学术团体均未成立专门的肿瘤粒子治疗相关的专业委员会,王小虎教授审时度势,他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国内粒子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经过前期准备和沟通,于2021年年底向中国抗癌协会提交了成立“肿瘤粒子治疗专业委员会”的申请。经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于2022年1月4日同意筹建中国抗癌协会分支机构“肿瘤粒子治疗专业委员会”。经过积极筹备和会员发展,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支持下,肿瘤粒子治疗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王小虎任首届主任委员。之后他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的肿瘤粒子治疗事业之中,组织业内专家编写全国首部《CACA指南-粒子治疗》,2023年6月在兰州召开第一届全国肿瘤粒子治疗学术大会暨CACA指南精读巡讲,他作为宣讲队队长带领团队成功完成“CACA技术指南——粒子治疗”的巡讲,线上线下观众达3000多万人。肿瘤粒子治疗专委会的成立,对于充分发挥我国粒子医学领域的比较优势,开展粒子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占据粒子医学的科研高地,引领粒子医学的发展方向,促进国内粒子医学的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之所以不凡、伟大,不仅仅是他对专业知识、从事工作的热爱、钟情、执着和精通,更是他在这个领域里对人类、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他常对于他的学生说的几句话,“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人命关天的工作,不容半点儿的马虎”,“我们所研究的重离子,即不是甘肃的、也不是中国的,而是全人类的,既然在这个领域有诸多的未知,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去研究”,“我们所掌握的放射治疗这个武器,用好了是一把利剑,用不好则等于踩上了一颗地雷”。这些话语无不体现着他“生命至上、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职业使命和科研精神。作为联结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装备制造业和中国肿瘤放疗事业的纽带,王小虎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国产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推动新一代离子治癌设备的研发、升级、优化和产业化,2020年5月,接近退休年龄的他,毅然放弃深耕多年的医院领导岗位,带领6人的临床研究团队,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整体引进,正式成为离子治癌临床研究的“国家队”。他曾开玩笑地说:别人往往都在年轻时跳槽,而且都是为了升职而跳槽,而我则在退休前跳槽,还从一个“院长”变成了“主任”。的确,他的这一工作调动完全不是为他自己,而是承载着推动中国离子治疗事业发展的使命和希望。他所希望的是通过他在放疗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离子治癌研究领域的基础,成为联结中国放疗临床学科和离子治癌设备研发领域的纽带,为放疗临床人和科技研发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离子设备制造研发企业更加了解肿瘤治疗临床需求,也让从事离子临床治疗的放疗人更加熟悉设备,互通有无、相得益彰,让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有一种形象,叫和蔼可亲;有一种大爱,叫博施济众;有一种教育,叫毫无保留。作为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和硕士生导师,共培养放射肿瘤学专业和重离子治疗方向的博士后、博士和硕士57人,为我国放疗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真所谓桃李满天下。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除了在专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无私的指导外,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博古论今、谈笑风生,在历史、哲学、文学、物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生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所拥有的藏书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图书馆!



 这就是今天所介绍的放疗专家王小虎,虽然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横溢的才华、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将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他的人生就像张掖的七彩丹霞绚丽而多彩,并永远照耀着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

让我们抗癌人永远记住他——王小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