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癌症康复协会:温暖守护 绽放美好

  春节将至,节日的喜悦飘红在超市年货大街里,洋溢在路灯杆悬挂的红灯笼上。协会志愿者们揣着一颗火热的心,正逆行在三九寒天里,为困难会员送上节日的慰问。

  感谢苏州市红十字会,他们想病友所想,急病友所急,在春节前及时拨给慰问金。协会党支部向全体困难会员发出了一封《慰问信》

  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会员的关怀:……面对生活的磨难,您并不无助,并不孤单,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的支持,有同一战壕的病友守望相助,你们要有信心!

  人生总有太多的心酸和无奈,病友的资料让人无不动容,共有37位病友经审核列为春节慰问对象,他们中最年轻的二位是80后,因病不能工作却还要支付医药费,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有单亲妈妈刚盼到孩子上大学却又身陷癌患;其中超过50%的病友因复发、转移治疗几乎搭上了自己全年的退休工资;三位特困病友之一老周,患病10多年间,总是坚强地用拐杖撑起他的一条腿参加小组康复活动,但经历三次截肢后,腹部新发的病灶迟迟无法愈合,目前浑身肿胀靠着止痛药度日;沧浪的老张往返于上海苏州已经动过三次手术,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经济上不堪重负;平江的张女士已经住进了临终关怀病房。

  人生也总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每一次慰问都是我们与病友共渡难关的将心比心,从元月27日到2月1日,共有43位志愿者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这个行列中,好几位志愿者一人分身慰问多位病友,参与人次共达 106次,这几天他们几乎抛开了所有——家人和体弱多病的自我。

  协会领导带头,和志愿者一起风雨兼程,走进病房,走进家中慰问会员。他们有的每天骑(乘)车路途20多公里,有的转公交往返30多公里的;志愿者们放下了节日前格外忙碌的家务、顾不上放假在家的孙辈,金阊的沈副主任一早送孩子给亲家后,再冒雨骑电瓶车从相城女儿家赶到市区;朱英的家人正在医院打点滴;平江分部的郝主任还在骨转移治疗中,他忍着骨痛一连跑了6位病友家;曾经身患三种癌症,动过三次手术的沧浪分部张主任几乎每天穿梭在风雨中;金阊分部周主任的电瓶车来回奔波走遍了每一位困难会员的家,30号的那场大雨,她因鞋袜全部打湿,忍着近乎光脚在冰冷雨水中行走的难受,念着家中80多岁需要照顾的妈妈,但她(他)们都把笑容送给了困难会员,把疼痛和不适留给自己。平江分部的二位志愿者参与后,认真填写的“慰问记录表”,令人心酸感动的一幕幕如全程回放,最后真情流露对协会领导和分部领导和志愿者们由衷赞叹,蒋健林说: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我们的会员有家人般关爱的感受,让生命之树重燃希望;吴菊珍说:生命有长度,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沧浪分部通讯员徐建珍在慰问结束后连夜写出了“心系会员送温暖,组织关爱暖人心”的走心报道,文中记录了分部主任们通过一次次会议沟通,商量如何把慰问工作做到极致;志愿者们克服被慰问者住处分散,且数量多达15位的困难,期间有的还自带款物捐赠给会员等动人事迹。金阊分部通讯员王慧红如战地记者跟随慰问了每一位,每天结束就认真填写反馈表,生动具体的记录,于点滴细节中反映了会员的感恩之情和志愿者的忘我牺牲。

  在这个寒冬里,善良的双向奔赴化解了人间的苦难、焦虑和劳累。也曾年轻活跃,也曾健康美丽的被慰问者中,有曾坚持在社区值班的抗疫志愿者;有曾为康复活动承担重任的主持人;有曾为病友无私奉献多年的分部主任、党员;有99公益日大度捐款的老教师、老干部;有80多岁还坚持为肺癌病友服务的志愿者等等。志愿者们来到沧浪分部吉用霞女士床前,见到不吃不喝已多天的她含着热泪的眼中充满谢意,不能说话的她紧握拳头寓意着坚强;金阊的李女士得病后曾想放弃治疗,见到志愿者她感动落泪:你们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给我送来温暖,我还没能帮到别人一点点,却得到协会那么多的关心和鼓励;沧浪的张先生在一番感谢后表示要拿出部分慰问金给分部活动用;好几位被慰问者都表达了身体好转也要为病友服务的意愿;住院患者张女士的子女因未能见到志愿者面,专程来电致谢;已转移到脑部的平江分部的毛女士激动地不顾刚结束放疗后的虚弱,专程到小区门口迎接志愿者的到来;躺在床上的周先生感动地说自己已无药可治,不想再给协会添麻烦……。在这样的患者面前,志愿者们所有的辛劳已化为内心的感动和一份值得,甚至回到家中心里仍然放不下,他们酝酿着、并电话多方联系如何帮他们再做点什么。

  非常感谢,今年有北园社区和三元四村社区的领导参与了我们的春节慰问,极大地鼓舞了会员,体现了他们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关怀。

  最后,我们借用多才多艺的励志导师董宇辉的精句共勉之:当遭受打击后不要质疑生命的厚度,不要质疑生命的意义。是啊!一群人抱团的温暖守护,足以绽放所有的美好!

转自:各地康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