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康复 向阳而生:市癌症康复协会举办大型公益活动

  12月17日,在金华广福医院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生命日记癌症康复交流活动(金华站)”大型公益活动。本次活动由市癌症康复协会主办,以“科学康复 向阳而生”为主题,由4位专家就“了解化放疗”“癌痛指南”“癌因性疲劳指南”“肿瘤患者营养”等问题为癌症病人答疑解惑。现场,不少志愿者举着写有“抱团取暖 关爱生命”“面对疾病 永不认输”“科学饮食 健康你我”“天天开心 放飞梦想”等语句的牌子,互相鼓舞。

  被“误解”的放化疗

  省肿瘤医院教授张波说,对于确诊癌症的病人来说,手术、化疗、放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就他所接触的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比较接受,但对化疗和放疗普遍存在畏惧心理。

  广义来说,用化学药品治疗疾病的手段都是化疗,不必谈之色变。在癌症治疗中,化疗既能阻止癌细胞快速增殖,也会对正常细胞有所杀伤,口角炎、掉发、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副作用,不过,停药后,这些情况就会改善。放疗也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副作用,而为了尽可能精准地打击癌细胞,达到更好的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放疗前,医生会与病人进行非常充分的沟通,以精准定位放疗的位置,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用药。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一方面要做好自我管理,如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等,一方面要和医生随时保持沟通,以便医生根据病人的身体反应调整用药或治疗手段。

  癌因性疲乏指南

  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占比达81.4%。癌因性疲乏指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的一种痛苦的、持续的倦怠或体力不支,与近期运动量不符,且不能通过休息缓解。

  金华广福医院郑志范医生指出,目前,大多数癌症治疗后存活率比较高,因而要对患者的预后更加重视。如果不对癌因性疲乏进行有效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受影响。对癌因性疲乏的干预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主要包括体力活动、探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营养辅导和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等。

  癌痛的治疗 不止吗啡

  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蔡鹄教授说,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难治性癌痛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对于癌痛,医院一般采取三阶梯式的治疗法,强调多学科合作,对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规范化治疗。

  有研究表明,在中国的癌症患者中,57.1%经常发作或持续性癌痛,28.2%的有大于7分的重度癌痛,70%未得到规范化治疗,45.8%认为经过治疗后,癌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对于难治性癌痛,病人不要因其难治而丧失信心,而是应及早与医护人员沟通,早期介入治疗可更多获益。用药方面,并不是只有吗啡可用,而是有更多的选择。及时与医生沟通、尽早治疗、多管齐下、科学用药,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病人的饮食护理

  关于肿瘤病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的问题,省肿瘤医院徐超教授的看法是:基本饮食原则与健康人群无异。如少吃多餐、四高(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无机盐)两低(低脂肪、低盐)、精粗结合、适可而止等。在这个基础上,因人、因时、因病、因地而宜。“平衡饮食要做到,四高两低要注意,粗细结合要适当,相信明天会更好”——四句话的饮食调理口诀好记好用。

  对于民间传说的“发物”,徐超表示,只要不是对病情有诱发作用的食物,一般没有什么忌口。针对不同的病情,也有相应的饮食建议,如有胃肠功能障碍的,饮食以易消化、易吸收食物为主;有便秘症状的,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等;白细胞低的,可食用有助于升高白细胞的食物,如五红汤(由红豆、花生、枸杞、大枣、红糖熬成)、黄鳝、泥鳅、河蟹、鱼汤、猪肝、大骨头、瘦肉、肉汤、大枣、蘑菇、核桃、花生等。

  听了专家的科普,现场百余名听众受益非浅。之后,由市癌症康复协会会员们表演的八段锦、太极拳、京剧等更是让人振奋。会后,专家们还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义诊服务。

转自:各地康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