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森邦 | 我和CACA这一年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姚森邦

  学习CACA指南的这一年里,我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身份转变,自今年夏天进入临床岗位开始了一名肿瘤科医生的执业道路,在自己负责的床位上帮助一位又一位患者完成诊治过程,从开始的生疏、不知所措到现在初入茅庐,从门诊问诊到患者接受治疗再到办理出院,从占位穿刺到依据病理结果、基因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从放疗定位扫描到靶区勾画再到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我见证了缩小的靶病灶,也看到了无法控制的病情进展,目睹了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副反应,也采用对应的药物缓解症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尝试应用自己掌握的心理沟通技能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属沟通,帮助他们在充满荆棘的抗肿瘤之路上重拾希望,这个过程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整合治疗的重要性。

  记得首次学习CACA指南是线上参加2023年2月19日于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心理疗法指南发布,虽然没能有机会现场感受沙滩和海风,但多种多样的肿瘤心理相关研究的仍使我大受鼓舞,这些内容都将为焦虑、抑郁症状困扰的患者带来心理康复的希望。2023年的4月份则有幸在安徽合肥现场参与心血管保护指南的发布,同时在会议现场也听取了樊代明院士关于CACA指南发布的理念,即MDT to HIM,对于每一位中国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全程整合治疗,还记得首次见到樊代明院士讲述整合医学是在2018年的江苏徐州,彼时我还是一名硕士研究生,时隔5年再次现场听授,对樊院士提出的的整合医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确实促进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段的进步,高效的杀伤了肿瘤细胞,然而肿瘤患者面对的敌人不仅是肿瘤细胞的集合,而是聚合了原发灶、转移灶、不良反应、恐惧、焦虑、抑郁、疲乏、疼痛的阴暗混合体,只有宏观的整合肿瘤学才能帮助患者战胜肿瘤,重回社会。

  如果对不同科室医生语言治愈能力进行评分的话,我想肿瘤科医生将是第一名,温柔的话语、轻柔的动作、关怀的沟通方式,都将是肿瘤患者重拾希望的源泉。工作之余我常关注欧美国家不同类型医院肿瘤治疗的相关理念,美国纽约的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有专门的运动肿瘤学科、心理肿瘤学科,我们国家仍需继续推进此类支持治疗学科进入临床,以促进整合治疗理念的推广。

  再回首临床工作中,以往我们面对患者的躯体外症状和主诉常束手无策,只能进行简单的言语安慰,而现在学习运用CACA指南将帮助我们在有循证数据支持下做到更多整合支持治疗。未来我将继续认真贯彻整合治疗理念,将心理干预、科学普及、多种形式的整合支持治疗融入自己的临床诊疗实践中,帮助患者实现躯体-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