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综合对比

化疗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而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对于增强化疗效果、减轻化疗带给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心静脉置管已经逐渐替代留置针在化疗中的应用,其留置时间较长,并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的损伤。

    而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作为中长期使用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都是目前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应用较广泛,也是被比较最多的产品。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享二者的区别。

 

    穿刺路径可选性

    PICC全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顾名思义,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上腔静脉。通常穿刺可选静脉为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导管在静脉中走行较长,一般为40cm左右。

    PORT全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由一根植入在上腔静脉的导管和一个埋在皮下的港体相连接的整体。静脉输液港穿刺可选静脉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股静脉。

    从穿刺所选静脉的对比可以看出,PORT的选择远远多于PICC,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静脉进行植入,可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留置时间

    输液港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留置条件相对较高,通常情况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入院时血小板计数比较低,留置输液港就比较困难,容易出血和感染。

    留置PICC相对条件要求低,血小板在20×109/L以上即可留置,而输液港至少在50×109/L以上才可以留置。这是目前临床实际使用情况,尚缺乏针对白血病留置标准相关研究。

    并发症

    不管是什么装置,只要不是人体本身存在的,放置在人体里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并发症。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相对来说更安全的装置。输液港的感染及血栓风险较低,但置入和取出都有创伤;PICC需每周换药,容易感染及形成血栓。

    维护频率

由于两者在结构上的显著性差异,他们在治疗间歇期的维护频率上也是相差较大。PICC通常需要每周维护一次,PORT仅仅一个月维护一次就足够,甚至在国外有的每3个月维护一次就可。

    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患者在选择一个血管通路装置植入后,首先关心的问题是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于植入PICC的患者而言,由于其输液端暴露在外,不管是否在治疗期,都需要贴敷料固定和保护,所以整个植入期间,患者都无法进行淋浴,更别说进行游泳、运动、旅游等活动。而对于植入PORT的患者而言,由于装置是完全埋在皮下的,患者不仅可以正常洗澡,还可以进行游泳、慢跑等轻度运动。特别是因其维护频率低,患者还可以进行长途旅行。

    众所周知,肿瘤患者在心理上本身就比常人更加敏感脆弱,而治疗给他心理造成的痛苦可以说是加倍的。PICC暴露在体外,一方面导管有误拔风险,另一方面美观度较差,基本没有隐私可言,加重患者心理负担。PORT因其完全埋在皮下,不易察觉,一方面更安全,另一方面美观度较好,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减轻其心理负担。

    费用

    PICC:价格有区域差异,三向瓣膜导管(蓝色)1500元,耐高压导管(紫色)3200元左右;维护110元左右/次

    PORT:6000~8000  元,维护约 200 元/月

    综合对比PORT和PICC在器械成本、手术成本、维护成本、并发症治疗成本、生活受限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后,以净收益为指标,当静脉给药时间为3.9个月时,两者总费用持平,而且随着给药时间增长,PORT的经济学优势越加显著。

    以上仅简单比较了PICC与输液港的区别,至于二者如何选择还需综合考量,还需要与专业医师、护士进行沟通、协商,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海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6,22(1):84-85.
  2. 肖琪, 张玉婵, 曹炎.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13(3):89-91.
  3. 张晓玲, 许英娜, 汪丹, 等.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12(17):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