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是避免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的有效途径。目前,适合AML患者化疗的输液工具有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输液港。上期介绍了二者的区别,本期内容将介绍植入输液港或PICC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
PICC的护理
PICC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的导管。PICC口径小,壁薄,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由于其操作简便、危险性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合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的老年患者及患儿[1]。
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
穿刺处的处理,在穿刺后可以使用水胶体敷料沿着穿刺静脉方向在贴膜外黏贴预防静脉炎。
-
要减少穿刺部分的活动,虽然携带PICC管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但还是要避免置管的手臂提过重的物品。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穿衣脱衣时不要把导管勾到,保护、固定好PICC外露的接头,不随意变动外露导管的位置。如果不小心带出体外一段导管,不要自行插管还原,要先用无菌透明贴膜将导管固定好后到医院就诊[2]。
-
要保证PICC管的干净卫生,置管后24小时内要更换敷料(贴在穿刺皮肤处的透明贴膜就是敷料),再之后每七天更换一次敷料、冲洗一次导管、更换输液接头。
-
洗澡的时候不能用盆浴、泡澡,要用淋浴,为了防止穿刺处进水,最好用保鲜膜包裹导管处,再用胶布贴紧,或者使用导管保护套防护下进行淋浴。
-
等待治疗周期结束,才可将PICC管取下。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寻求医护帮助:穿刺手臂或者穿刺点有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导管污染,贴膜潮湿、翘起、脱落、漏气、漏水,导管脱出、折断;输液停滴或滴速减慢;针眼处渗血或出血。
输液港的日常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用,可用于各种高浓度化疗药物、完全肠外营养、输血、血样采集等;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并且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不需要换药、可以沐浴,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3]。
方法是将静脉输液装置通过外科小手术埋植于患者胸前锁骨下浅皮层内,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输液港完全置于表皮层内,不与外界接触,有效的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携带输液港患者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
穿刺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辅料有无渗血及渗液,观察输液港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灼热感、疼痛等炎性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
-
穿刺后24小时内的患者需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之后可酌情增加活动量,可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轻松运动,不能因局部疼痛或异物感将穿刺针拔出,不可玩弄穿刺导管体外的部分,以免导管意外拔出。
-
穿宽松衣服,避免穿过紧的文胸带或衣服;避免重力撞击、敲打、挤压或用力推拉输液港部位。
-
避免使用同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小于5KG)。
-
治疗间歇期每4周到医院对输液港进行一次维护看,内容包括冲管、封管。
参考文献:
-
孙媛媛, 高伟, 崔英, 等.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10):73-81.
-
曾云菲,罗丹丹. 比较 PICC 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白血病患者长期化疗中的应用评价 [J]. 吉林医学, 2014 (23) :5277-5277.
-
谢丽丽.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 PICC 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 14 (11) :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