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妮平 | 为什么同一个宿舍的三个人都成为了院士?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秦妮平

  1991年,郭世泽刚刚从河北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博士学位。同年,他遇到了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的博士生韩杰才和赫晓东,并与之成为了室友。

  时隔30年,如今,昔日的室友均已成为院士。三人的经历很有意思:他们都是早早选定同一个研究方向;论文同为优秀博士论文;同为优秀导师的学生;三人先后成为院士。人生轨迹如此相似,让我们不禁感慨:年轻时,你跟谁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你会成为谁。

  这些相似的人生轨迹是偶然的因素还是必然的因素?三人成为室友是一种偶然的因素。如果他们没有相遇并成为室友,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在同一时间点上相互影响和成就。但是,这种偶然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和谁成为室友是一种偶然性,但是让这种偶然性发生的最重要的前提是选择。首先他们都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其次他们博士生涯都选择了非常优秀的导师。正是基于这种重要选择才有了后面偶然性的发生,郭世泽院士就说过:好的室友会互相帮助,好的同学会互相影响。在大学时,他们三个经常一起交流学术等方面的问题,互相启发,也会一起去做一些课外活动,愉悦身心。他们彼此欣赏,对各自的评价如出一辙:特别聪明、特别能干、特别勤奋。我不由想到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提到的一个观点:你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影响力》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社会认同倾向”。简单地说,就是人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的人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社会认同”导致的结果就是:你会跟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像。和老鼠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在阴沟里刨食。在老鹰身边,你会研究如何搏击长空。择友、择师为人生第一要务。选择同行者,跟选人生伴侣一样。你要成为一个赢家,就必须和赢家一起奋斗。在此,我特别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导师,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重要的选择,我才得以来到空军军医大学和国重实验室,并且认识如此优秀的师兄弟姐妹们,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中,我如同被陶冶的金属,不断熔铸和进步。

  其次,让这些偶然性都发生的另一个助推力是他们都具有卓越的学习整合能力。这种超强的学习力是主要指他们互相学习并且能够取长补短相互整合学习的能力。比如赫晓东认为,做学问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既要与本专业的人交流,也要与非本专业的人交流,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人均有不同专业背景,韩杰才专注材料学,赫晓东曾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工作,郭世泽是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正是因为这种潜心忘我的钻研、“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相互影响,在读博期间,韩杰才和赫晓东就在材料学科与力学学科的交叉融合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工作,郭世泽也与之完成了多个重要项目。正是源于三人间彼此的交流、合作、共享,他们才把毕业论文选定在了同一个方向。我们不仅要与强者同行,还要善于站在强者的肩膀上叠罗汉,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各种优秀人物的经验和智慧并且能够将其整合运用,我们才能够站在更高的肩膀上叠罗汉。

  无独有偶,CACA指南中有四位主编今年当选了两院的院士,在名额稀少的医药卫生学部,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便诞生了4位。中国抗癌协会之所以能诞生4名院士,不仅仅是偶然,更是偶然中的必然。首先是做正确的选择。近年来,抗癌协会的声势日益壮大,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可,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愈发显著。因此,许多杰出的医学家纷纷加入该协会,为肿瘤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入抗癌协会,他们选择了与优秀的平台为伍,他们选择了与优秀的人群为伍;编写CACA指南他们选择了做对的事情、做有影响力的事情。这些正确的选择成就了偶然。

  其次是具有卓越的学习力和整合能力。每一项伟大的科研成果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背后可能是数个科研团队的努力与协作。这些团队通常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各自具备独特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相互学习、互相补充,形成强大的学术合力。在这个过程中,具备卓越学习力和整合能力的研究者往往能够脱颖而出。这些研究者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能够敏锐地洞察到前沿学科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团队内部的知识资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为科研项目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靠近什么人,就会拥有什么人生。我们能够整合多少资源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