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黄华
绍兴,一座古老的江南水城,被称为“万桥之城”。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河网,正所谓:“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然而,尽管身为江南富庶之地,在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由于缺少连接理论与实践、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桥”,绍兴基层地区的肿瘤防治能力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
我是中国抗癌协会(CACA)胃癌专委会委员黄华,来自复旦肿瘤医院胃外科。两年前,在时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徐惠绵教授的组织带领下,我与CACA胃癌指南结缘,参与了CACA胃癌指南的编写。但遗憾的是,因疫情与该指南的全国首场线下精讲活动也“擦肩而过”。此次我有幸与樊代明院士等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11月23日在绍兴举办的“健康中国在行动暨CACA指南中国行”首站活动,让我有机会与CACA指南“再续前缘”。可以说,CACA指南已成为我学术理念交流输入和输出的桥梁。
作为一名身处上海,全国TOP肿瘤专科医院的高年资医生,我深有感触,平日医院人满为患,门诊工作及手术排得满满当当。然而,这何尝不是因为中国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相对局限。这使得许多患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而舍近求远去大城市的大医院就诊,导致一些大城市的高级医院出现资源紧张的结果。然而,改善基层医院的肿瘤诊治的现状需要不仅是why,更重要的是 how和 what。所以需要一部实用性强的指南,为基层医生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因此,CACA指南应运而生,架起了基层与专科医院、基层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交流的桥梁。而健康中国在行动CACA指南中国行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打通指南通往基层医疗机构最后一公里。
在活动举办的前一天,我结束了当天3台胃癌手术之后,匆匆踏上去绍兴的高铁。参加这次活动给我最深的感触是,为了我国的肿瘤防治事业,肿瘤学界的专家们可谓殚精竭虑,奉献了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时间、精力。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樊院士不辞辛苦,前一天半夜才抵达绍兴,有的专家凌晨两点才到绍兴,几乎没有怎么休息,第二天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宣讲、义诊和查房工作中。前辈们崇高的奉献精神令我敬佩,也激励着作为后辈的我再接再厉。
绍兴之行,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对CACA指南中国行的热切的渴望。活动结束后,数位当地基层医生添加了我的微信,有的告诉我“听了你的课获益匪浅,让我们基层医生做肿瘤随访又有了新的思路”,有的咨询:社区准备启动胃癌早筛,怎样制定筛查方案更有针对性”。这一个又一个务实、接地气、脚踏实地的问题,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CACA指南的热切渴望。也让我更加确信了CACA指南“走基层”的必要性。CACA指南“防、筛、诊、治、康”并重,是一部简单易懂,甚至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指南。指南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学好指南,掌握指南,遵循指南,用指南指导他们的日常诊疗工作,才可能真正实现肿瘤诊疗的同质化,才能保障医疗资源的均衡性,使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为探索新的医改提供技术支持和学术支撑。CACA指南的推广普及必然会为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肿瘤防治能力的提升和广大老百姓的肿瘤预防意识的提高,以及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指南解读会场上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让我深深地感动把CACA指南的“养分”输注到肿瘤防治网络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是我们每一位指南参编专家的责任。“健康中国在行动CACA指南中国行”指南解读系列活动,就象一座桥,它一头连接着CACA指南,一头连着广大医务人员,一头连接着专家,一头连着患者。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极投身指南的解读、推广和普及,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愿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