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倩 |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团队协作

  作为CACA国际交流部的一员,这次会议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从日程安排到场地布置,从嘉宾邀请到幻灯准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核对,不断确认。团队合作的默契使整个筹备过程井然有序。即使在举办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大家也能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密切协作。

  每一位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着,即使无比疲惫,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是负责筹备4个国际专场,就已经是身心俱疲的我,更是切身体会到了此次CCHIO大会的来之不易,218个会场,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日夜奔忙,辛苦协作,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学术交流

  努力的不止有筹备会议的工作人员,更有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无数专家从国内外奔波赶来,其中,最长的航班甚至有48个小时,需要转机3次,倒车1次,才能来到会议现场,站在我们面前。而如此不辞辛苦的奔波,目的正是为了肿瘤学的发展,为了全人类的未来。

  会议中同样令我受到触动的还有国内外专家们身上体现出的学习精神。那些年龄稍长的专家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造诣颇深,同时还精通各国语言、知识广博;青年学生们也认真倾听前辈的学术分享,不错过每一场会议。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1岁高龄的奥地利肿瘤学家“Robert Pirker”,这位老教授佝偻着腰、颤巍巍地走上讲台,用着虚弱而又坚定的声音分享着自己的学术报告,四天的国际专场,他竟然没有一次缺席,会议中,他不断重复说自己太疲倦了,太累了,教授的疲态肉眼可见,我建议他提前回房间休息,但教授却要坚持把会议听完才离场。Pirker教授告诉我,虽然参会令他身体吃不消,但他偏偏喜欢参加学术会议。就这样,我看着Pirker教授带着疲倦全程聚精会神的参与、聆听、交流,直到会议闭幕式结束的最后一刻。

  各位学者在治学方面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知识的极致追求,深深地触动到了我,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何其有幸,能够投入到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当中,能够为全世界的学者搭建交流的平台,为肿瘤学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想,这次经历也将会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融合、交流、钻研、进步的精神都将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我也坚信,有无数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医务工作者携手同心,有一个开放包容、乐于交流的中国抗癌协会在抗癌道路上行而不辍,我们一定能汇聚起合作的伟力,战胜抗癌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天下无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