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阿慧 | 对肿瘤十字方针的初步思考——防筛诊治康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范阿慧
“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的十字方针贯穿了CACA指南的系列活动。樊老师说“防筛诊治康”为计,“评扶控护生”是招。那么十字方针是在什么层面,回答的什么问题呢?对于现阶段的医疗实践,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
“防筛诊治康”
1、含义的理解
“防筛诊治康”靶向的是:疾病的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诊到治、从治到康的整个健康-疾病-健康的演变过程。具体而言,“防”就是要做到让人不得病;“筛”就是不让小病变大病;“诊”就是不错认这病是那病;“治”就是不让疾病要人命;“康”就是不给病人身心留阴影。总之,防筛诊治康是针对健康状态改变的整个可能过程,对肿瘤干预过程的重新定义;是步步设防,层层严抓,全面系统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初步设想。
2、导向的问题
任何的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尤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此,不难理解既往注重诊治,轻视疾病前后程管理的问题,也不难理解重新扩充并定义病干预过程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矛盾理解“防筛诊治康”的问题导向。
问题1:医疗本质要求是维护健康,而不是对抗疾病。在对抗疾病时,损伤健康的现象屡见不鲜。(医学主体的重新明确)
问题2:旧的医学模式问题暴露,但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并未提出。(医学管理模式)
问题3:人民最美好的健康需求是自身不得病,而不是医生能治病。(防)
问题4:早诊早治的需求和已经诊断即为晚期的矛盾。(筛)
问题5:诊断明确和误诊时常发生及诊断不明确的矛盾。(诊)
问题6:正确治疗与医学知识掌握不完善、不能统筹兼顾疗效和副作用的矛盾。(治)
问题7:重新回归生活的需求与身心留阴影的矛盾。(康)
综上,十字方针明确:“防筛诊治康”均是需要干预的健康管理的阶段,并且聚焦目前最为显著的人民需求和矛盾,为解决矛盾提供了框架。
3、含义的本质要求/指导意义
矛盾的明确是为了解决矛盾。防筛诊治康不仅提供了矛盾的框架,还指出了矛盾解决的方向。详下:
要求1:让人不得病的“防”,要求的是:全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
要求2:不让小病变大病的“筛”,要求的是:重点人群的规范的健康监测;
要求3:不错认这病是那病的“诊”,要求的是:不同级别医院疾病的准确的诊断及鉴别;
要求4:不让疾病要人命的“治”,要求的是:规范的中国化指南的普及和考核制度的落实;
要求5:不让病人留阴影的“康”,要求的是:患者-家属-康复师-医师/心理师的康复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防”和“筛”本质上属于健康管理的范畴;“诊”和“治”属于以医务人员为主导的疾病管理阶段;“康”是以患者自身为主导的身心状态及功能的恢复阶段。
故而“防筛诊治康”明确了健康管理的不同阶段、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主体和实施对象,进而有利于新的医学模式及体系的建立。
综上,“防筛诊治康”重新规定了需要干预的健康管理的阶段,聚焦最为显著的医学矛盾和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框架和方向,并且有利于新的医学模式和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