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 乳腺癌精准诊疗体系构建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曼

  2023年度我本人领衔的课题项目“乳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建设及临床推广”(完成人:李曼、徐岭植、孙思文、赵金波、宋晨、赵姗姗),有幸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表彰本团队在肿瘤医学科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肿瘤医学领域唯一的社会科技奖励,授予对肿瘤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我国肿瘤医学工作者和单位。作为长期致力于乳腺癌领域探索的医务工作者,本课题项目能够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的认可和奖励,是团队长期努力的最佳证明,我本人及团队成员均深感荣幸与鼓舞。

李曼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疑难病例MDT讨论,打造乳腺疾病疑难危重症特色诊疗中心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我本人于1996年以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辽宁省优秀学生干部毕业留校后进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启肿瘤学研究的探索之旅。2013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了亚专科的细分,因为对专业的热爱,我义无反顾地选择进入到乳腺肿瘤亚专科中,并在行业前辈及同道的帮助下在乳腺癌领域中逐步成长起来。在临床工作中见过的每一位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每一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都深深地触动着我,也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及医生“救死扶伤”的真正意义,唤醒我内心深处致力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的希冀,也正是这份热爱,让我在医疗、科研和教学各个方面不断深入,坚守乳腺癌研究领域。

  乳腺癌长期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榜单,且作为中国预后较好的肿瘤——乳腺癌(82.0%)的5年生存率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90.9%),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就诊早期病例少、早期诊断率低以及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任重而道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作为一名乳腺癌临床医务工作者,我带领我的团队成员坚持“医疗为本、科研助力”的研究模式,经多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以“个体化精准化”为中心,贯穿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全周期综合诊治体系,为每一位中国乳腺癌患者定制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策略,并预见性的判断其转移复发风险及发掘最佳药物疗效。针对临床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评估较差的现况,团队对各个时期的乳腺癌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脑膜转移的患者,率先在国际上构建出乳腺癌高危复发风险及预后评分模型,精准划分风险人群;针对药物疗效难预测的难题,项目建立中国人群乳腺癌起源的肿瘤类器官样本库,构建“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平台动态预判化疗效果;针对乳腺癌患者易出现的耐药难题,相继发掘精准分子标志物,并针对性应用治疗方案,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分别在国内外多个专业平台发表,并受邀在国际肿瘤学大会上进行壁报展示。

  为使团队开发的乳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得到推广和应用,团队致力“纵横交流,上下联动”的发展理念,积极建立国际化、院际间、基层内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辽宁省、东北三省乳腺肿瘤MDT,成功打造乳腺疾病疑难复杂危重症特色诊疗中心;开创《半月曼谈》精品云课堂,《大连星海医学论坛肿瘤综合治理学术周》等专业论坛,切实推动乳腺癌个体化精准化诊疗布局,助力复发转移难治性患者个性化诊疗路径的推广和实施;为使患者受益最大化,团队同步打造《觅友·曼曼聊》系列直播栏目为患者答疑解惑,定期举办“粉红十月·微笑启航”“乳此美丽·关爱女性”等大型患者健康教育讲座,努力搭建医患交流平台,对每一位乳腺肿瘤患者真正落实全病程、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管理。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乳腺癌精准诊疗体系是我本人及团队成员奋斗的结晶,这次获奖更激励我们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深耕,未来我及团队成员将继续用更专业、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诊疗方案,将癌症预防和治疗更加规范精细化,推动抗癌创新药物的发展,“预防+治疗”双管齐下,力求最大程度减轻乳腺肿瘤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乳腺肿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压力,真正为人类健康奉献属于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