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考
--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学术专场
2023年10月28日,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第八次学术会议以线上形式隆重召开。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主委郑玉玲教授、洪流教授,副主委李晶教授、高社干教授、林丽珠教授、蒋士卿教授、张梅教授、秘书长刘怀民教授、全体专委会成员及全国肿瘤一线专家10100余人参加,学术会议由洪流主委主持。
本次学术会议主讲人为中西医整合食管癌专委会的刘怀民秘书长,刘怀民秘书长为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和研究工作,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怀民教授被授予“河南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的称号。
刘怀民教授在本场报告中以“中医药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考”为题,从食管癌流行病学和治疗概况、食管癌最新的治疗进展、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围绕食管癌展开的中医药研究、中医药在食管癌防治中的应用思考四个方面为各位专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刘怀民教授在报告中讲到,在全球范所有恶性肿瘤中,食管癌发病率排名第八,死亡率排名第六,是中国第五大新发肿瘤,每年新增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病例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10余年我国食管癌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依然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为30%,公共卫生负担沉重。食管鳞癌是我国的特色癌种,可占食管癌患者中的90%以上,这不同于欧美国家以食管腺癌为主,因此循证医学研究相对缺乏,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食管癌防治的临床指南。
关于食管癌的现代医学治疗,刘怀民教授讲到食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仍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ⅡA-Ⅲ期的食管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因此临床有必要对我国食管癌外科的现状和前景深入认识并认真思考,采用综合治疗努力改善预后。除手术治疗外,放疗、化疗、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是目前食管癌常用的治疗方式,其单独应用或联合治疗在提高食管癌治愈率、改善生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症支持治疗贯穿食管癌治疗的全程,以提高治疗的完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刘怀民教授指出,放疗虽是食管癌治疗的基石之一,但随着放疗方式的变迁,生存提升逐渐接近瓶颈。而靶向治疗尚在探索中,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因此免疫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食管癌系统治疗进入了新的里程。刘怀民教授在关于免疫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讲到:如何增加疗效仍然是主要探索方向;优势人群筛选、疗效预测靶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免疫单药以及免疫联合治疗治疗安全性应该得到全面的重视;中医药在食管癌新的治疗时代的位置及相关的机制需要重新审视。
随后刘怀民教授讲到,食管癌属中医学“噎膈”范畴,“虚”“瘀”“毒”是其核心病机。在经过多年的临证经验和理论研究下,刘怀民教授及其团队认为:①噎膈多由脾胃气虚,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布散,聚而成痰,痰气交阻结于食管,成积致瘀,痰瘀互结成瘤,久而发为癌毒;②伏毒内生,可为致病因素,亦是痰瘀互结的病理产物;③毒者发病,极易损伤正气,其性顽固,缠绵难愈,多相兼为病,作为肿瘤的始发因素,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病理变化之中。刘怀民教授还提倡经方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比如因放化疗导致口腔粘膜损伤使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缓解关节及肌肉疼的柴胡桂枝汤加减;具有减毒增效,辅助抗瘤的益气通络解毒方加减等等。刘怀民教授及其团队并针对食管癌经验方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得出食管癌经验方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可以提高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可调节肿瘤微环境、改善肠道菌群。
在报告的最后刘怀民教授强调到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尚无明确干预方式和特异性marker的前提下,防复发转移是关键。围绕目前团队开展的重大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希望依托专委会开展大样本全国多中心的高级别中西医结合防治食管癌的研究。
在刘怀民教授精彩地演讲过后,与会者热情高涨,纷纷对刘教授所讲表示赞同。洪流教授针对术后患者是否可以经空肠营养造瘘管的给药方式与刘怀民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洪流主委此时做出最后总结,他非常感谢刘怀民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学术盛宴,刘怀明教授系统的为我们讲诉了中医与西医治疗食管癌的进展,点明了现阶段食管癌诊治的热点方向,并将中医药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免疫、靶向、放化疗相结合以达到增效解毒的作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本次学术会议圆满结束,下期学术会议将在11月下旬开讲,让我们敬请期待下一场学术盛宴的到来。
刘怀民,孙旭,屈浩然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