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5日至17日,2023年度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苗医特色诊疗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规范化培训班”暨“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膀胱癌专委会CACA指南中国行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大一附院)苗医学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适宜技术推广分会承办。
会议首先播放了樊代明院士对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中国行系列活动的致辞。2022—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组织13000余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覆盖53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60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本指南横纵维度交叉,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纳入中国研究,注重中国特点,兼顾医疗可及性,体现整合思维,是兼具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适宜技术推广分会会长王海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培训部主任刘玉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崔晓东,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汪浩,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处长赵来喜,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书记郑曙光、院长唐东昕,贵州中医药大学胡成刚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会长崔晓东,云南砚山县中医医院副院长高志强,从江县中医医院院长杨通神,部分苗医学科医护人员及民族医相关人员等参加此次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致辞,他表示,苗医苗药在民族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对从事苗医苗药相关工作的专家们提出的高标准、新要求,大家要充分发挥好贵州中医药资源优势,挖掘贵州少数民族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色优势,切实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汪浩表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苗医药进行整体抢救、挖掘、整理,从发展、传承、弘扬苗医药特色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希望,专家们要对临床行之有效的特色镇痛方法、药物、器具进行优化、比较及深化研究,发挥苗医药对痛证多靶点治疗优势;同时,大家要以此次培训为支点,深入挖掘民族医药宝库,加强苗医药制剂研发,提高苗医药服务水平,促进苗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精心打造苗医品牌。
中医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郑曙光表示,近年来我院挖掘整理了多个苗医药治疗慢性疼痛的诊疗方案及多种苗医特色疗法的操作规范,至今在各县级中医院进行推广培训,并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苗医药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苗医苗药神奇之旅中,相继在北京、石家庄、武汉、广州等多地进行苗医特色疗法推广培训,并在去年通过评审被认定为贵州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上积累下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
专家们解读民族医药政策发展导向,聚焦苗医特色诊疗技术对慢性疼痛诊疗的独特优势,就苗医药相关领域前沿知识、技术等展开精彩论述,为参会学员们带来一场盛大的饕餮知识盛宴,为提升医务人员对苗医特色诊疗技术的认知、重视;为继承和发扬苗医特色诊疗技术齐发力,受到来自北京、广州、宁夏、云南等及贵州省内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CACA指南中国行系列学术活动在贵阳乌当医共体总院成功举办不仅对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构建健康中国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CACA指南中国行系列学术巡讲活动将继续深入各地,我们也期待着CACA指南巡讲活动继续为中国的癌症防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开拓肿瘤治疗新局面。
专家们聚焦当前中医治疗肿瘤领域突出问题作专题报告。报告涵盖课程内容丰富,专家授课精彩,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