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容 | 我心中的指南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21级本科生 张容
今天在吉林长春召开了第57、58场CACA指南发布活动,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样一场盛会,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们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大多仅限于书本上的,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今天能到会议现场,接触到真正的临床,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肿瘤方向最前沿的知识,聆听专家教授们对伦理审查和热疗技术指南的解读,对我来说是一次无比宝贵的学习机会。CACA指南的发布,对于临床肿瘤医生对患者的诊治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对我们有志于投身于肿瘤方向的本科生来说,更是一个获取最先进临床知识的宝库。樊代明院士提到的CACA进校园,让像我一样的青年学生满怀期待,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临床指南。
樊代明院士提到,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对于肿瘤的整体的把控原则应该是“防、筛、诊、治、康”,通过前两个步骤可以大大降低人群肿瘤患病率,延缓肿瘤进展速度,而对于肿瘤患者的诊治,则是要立足于“评、扶、控、护、生”的五字方针,即评估立足于治疗之上,下位于诊断之后,对开展治疗尚不满足的身体指标进行改善、扶持,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控制肿瘤进展,在力求肿瘤治疗情况良好的同时保护好患者体内的正常器官组织,减少损害,而这最后的生,既是要让肿瘤患者活得时间长,更要让他们活得好,与“康”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上午的活动中,樊院士谈到的,要把患者当作临床实验的参与者,而不只是受试者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病人为本,在进行临床试验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生命健康权。一种药物,即使是在最后投入市场大面积铺开使用以后,仍可能存在有患者对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因此我们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全程,必须落实伦理审查的原则规范,在患者入临床试验前做好获益与风险评估,试验设计方面注意试验的持续性前瞻性预见性,试验进行的全程做好跟踪审查和患者保护,同时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医生应积极主动为患者争取权益,并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知道进行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努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再一次显示了在临床试验中伦理审查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下午的发布会上,专家们对热疗技术的介绍讲解,让曾有幸在吉大一院肿瘤科实习过的我倍感振奋。热疗技术指南的发布,对我们医院的医疗条件产生了新的要求,在指南的指导之下,我们应建设能规范进行热疗的诊室和场所,培训更多的能开展热疗的技术人员,我们的医生需要对这一技术有更深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也要对患者进行知识普及增加他们的接受程度,以能在患者之中更加普及,使他们受益。任何治疗手段或者肿瘤药物的使用推广和普及,都应该有医院和医生的全程参与与把关,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此,热疗的推广应用如此,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评扶控护生”的肿瘤诊治原则,更全面的呵护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对于医生而言,患者是弱势的一方,而我们面对的肿瘤患者,因为疾病的特殊性,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他们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伦理审查问题的考量,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临床试验促进科学进步和医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在实习过程中,也遇到过几个患者,对于临床试验没有什么认识,可能在很多人印象里做试验就像是当小白鼠,而我想,当我们的医生能将伦理审查知识对试验参与者即患者普及以后,是否能让临床试验的开展进行更加顺利,让患者更加获益呢?我心中的CACA指南,更是对肿瘤患者的一部人间指南。
在热疗技术发布会的最后,樊院士邀请参会的我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我踊跃举手有幸上台与樊院士进行交流。我向院士提了三个问题,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同的患者对温度的感觉和耐受不同,体温也会有所不同,这对热疗的温度要求会有什么区别吗,以及疗效是否有相应的变化,第二个问题是,教授们提到,热疗技术可以杀死癌细胞而不会影响正常的组织细胞,那是否可能会产生体液水平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呢,人的体温受到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这个是否会在热疗过程中产生影响,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在不同癌症的不同分期,热疗技术的介入有效性和影响,得到了樊院士耐心细致的解答,我深感荣幸。
老师们的讲解,让我深刻意识到,肿瘤不只是我们课本里所讲的那些简单的特征,不只是我们显微镜下看到的异常变化,它更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恶性疾病,而肿瘤患者们,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他们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数字代码,具体的化验指标和详细的癌症分期。两场指南活动,是对我精神的洗礼,让我明白医学不只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是包含了人文关怀和情感联系的人类的文化。我将以此为契机,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将我今天所学到所收获的,在未来努力践行于我治病救人的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