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 控瘤无血——核素治疗观后感
渝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王雪芹
最近对于我们老百姓最热谈的话题莫过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为什么大家往往谈“核”色变,都知道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当遭遇较高的辐射量时,一个极其可怕的后果就是DNA断裂,核辐射就像是同时发射出亿万颗细微的高速子弹,击穿人的身体,打断DNA链。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正常人平均每年所接受的辐射暴露量为3.6 mSV,其中暴露量80%来源于自然环境(空气中的氡气占55%),20%来源于人体自身。随着公众辐射防护意识的增强,大部分患者认为核素治疗本身可能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周围人群同样担心接受核素治疗患者可能成为一个活动性、开放性的“放射源”,甚至认为是“核爆炸”对其抱有恐惧心理,这也使得患者更加不愿意接受核素治疗。其实,核素治疗所造成的辐射并不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我们临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来控制暴露时间和距离,达到辐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随着2003年镭药物的上市,核素治疗如雨后春笋充分应用于临床。公众对于核素治疗的担忧其实没有必要。核素药物在规范使用时对患者的周围人群也是安全的。以镭-223为例,接受一次镭-233治疗骨转移瘤的暴露剂量很小,仅为2.5 MBq,远低于接受一次锝-99m骨扫描检查的暴露剂量(1110 MBq)。并且α粒子(镭-223)的穿透性极弱,纸张或皮肤即可阻挡,所以患者可在门诊接受核素治疗,周围人群不需要额外的防护,注射完成后患者即可回家,其排泄物也无需过多处理。核素治疗依赖的是辐射杀伤,无需创伤。所以,核素治疗可控的安全性,联合或序贯治疗肿瘤成为可能,应用于临床。
2023年8月27日,CACA指南巡讲在青岛就核素治疗详细讲解,让我们了解了核素治疗、应用核素治疗,科学造福广大病友。首先是杨辉教授深入浅出带我们了解到核素治疗杀瘤无血,核素治疗具有靶向性,疗效好;副作用小;高吸收剂量,持续性低剂量内照射治疗特点,可应用于所有可见的肿瘤,但是孕妇、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骨髓造血能力不足。治疗前、中、后均需要评估,治疗更安全。核素治疗是最早的靶向药物、目前最具有靶向性的药物、最直接的物理靶向模式。随后,林岩松教授分享了甲状腺癌的核素治疗方式——I131,对甲状腺分化癌的清甲即清除残余腺体、清灶即针对摄碘性转移灶的杀瘤、辅助即清除亚临床肿瘤真正达到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于江媛教授跟我们娓娓道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核素治疗。核素治疗指导肿瘤分期,还能辅助治疗,所见即所治,所治即所见,充分靶向治疗,并且不单单应用于胃肠道肿瘤,逐渐对副神经瘤、嗜铬细胞瘤、肺及胸膜NET,甚至对特殊人群青少年探索。宋少莉教授告知我们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新型治疗手段——核素治疗。核素治疗在前列腺癌领域大放异彩,已成为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其原理在于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靶向性地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靶向结合)抑制或杀伤病变细胞,明确推荐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最后,戴东教授给我们阐述了转移骨瘤难治性治疗方式——核素治疗。众所周知,肿瘤患者40%容易伴发骨转移,骨转移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且生活治疗大大下降。在治疗手段上,根据骨转移治疗上核素治疗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有效控制措施之一。
通过今天的学习,科学认识到核素治疗是一种一体化、靶向治疗手段,达到安全有效、治我所见肿瘤。让我们科学认识核素治疗,作科普传播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