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益 | 精查寻癌,早诊早治,微创除瘤,秀出镜彩——CACA指南内镜诊疗观后感
渝北医院消化内科 任益
八月13日,由中国抗癌学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委会、珠海市人民医院承办,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肿瘤诊疗第49招——内镜诊疗如期于广东珠海举行。樊代明院士、罗光辉澳门抗癌协会理事长等众多专家同道齐聚一堂,共同研究讨论内镜领域CACA诊疗指南。
包郁教授首先介绍了内窥镜的发展史,1795年,德国Bozzini从自然腔道进入,开创了内窥镜的起源,人类第一次开始从人体自然腔道开展医学研究。1987年,Phillipe Mouret首先开创了电视内窥镜手术,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成为现实。而近30年来,随着内窥镜的普及及其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内镜器械的开发进步,特别是细分至消化内镜方向,内镜下疾病诊断及微创切除消化道早癌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内镜诊疗指南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内镜下切除肿瘤相比较于传统外科手术,有着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蔺蓉教授在宣讲中强调了早诊早筛,消化道早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仍<30%,而早期患者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90%。因此,通过内镜精查,早期发现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可达到治愈目的,规范的内镜精查,一方面是指借助高清电子放大染色内镜这一强有力武器,电子染色内镜可通过特殊光清晰观 察黏膜浅表微血管形态,放大内镜可将黏膜放大至100倍并观察胃黏膜腺体表面小凹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可用于鉴别胃黏膜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恶性病变的边界和范围。另一方面是内镜医师理论和实操水平的体现,通过学习掌握白光内镜的肿瘤特征和深度的判断,并结合早期胃癌VS分型、早期食管癌AB分型,大肠J-net分型等放大电子内镜理论,个体化施治。熟练掌握粘膜切除(EMR)、粘膜下剥离术(ESD)等内镜手术操作,可为病人微创、精准治愈消化道早期肿瘤,且完好保存器官功能。依据既往的数据,我们知道胃癌在东亚国家属于高发疾病,2003—2015年,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有所升高,从27.4%提高至35.1%,但仍然明显低于日本(80.1%)和韩国(75.4%),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起努力,使我国的胃癌生存率持平甚至赶超东亚国家。
渝北医院消化内科是樊代明院士工作站所在科室,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内镜诊疗亚专业的学科发展,先后派人于华西医院、西京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在区域内率先开展内镜精查、粘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内镜技术,全院上下积极参学CACA诊疗指南,将更好的践行“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理念,让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