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美 | HIFU技术 控瘤利器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刘玉美

  作为一个入职不到5年的青年医生,今天有幸观看了CACA-HIFU指南全国宣讲,让我对肿瘤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策略的制定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一个抗肿瘤手段的评估,原来仅仅是强调一个方面如彻底性,切除率,或者肿瘤的缩小。CACA指南提出了“评-扶-控-护-生”,这就是从整个肿瘤治疗的上下游,从敌我双方力量在对比多个维度进行判断。其中“控瘤”的理念颠覆了以往我对肿瘤治疗的认知。不说单纯的强调抗癌、杀瘤,而是更加综合与可行的的“控瘤”,这其实是符合我们临床中遇到的大多数肿瘤病人的真实情况。

  恶性肿瘤整体5年生存率40%,而根治率仅为25%,这以往认为是真正的根治了,其实只是有效外科减瘤后人与肿瘤的平衡,有时还是暂时的,手术后20多年之后肿瘤复发的也有。而且手术之后复发或转移率的不在少数,其实,在细胞水平,所有病人都没有得到根治,而在肿瘤组织的层面,大多数的肿瘤病人没有获得根治。有学者甚至提出“肿瘤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我们人体的一部分,那么与它共生共存将更加符合科学规律。

  既然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肿瘤不能根治,那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转变以追求根治为目标的孤注一掷的治疗模式,其实,我们一直在探讨,是治疗病人身上的肿瘤,还是治疗患肿瘤的病人?“肿瘤治好了,最后栽在肝功能上”这个算是治好肿瘤了吗?很多情况下,手术越开越大,化疗方案从一线到多线,患者的不良反应越来越严重,生存时间也不是一定会延长,但化疗带来的痛苦确是肯定的。CACA指南提出的控瘤模式,在治疗上不追求一锤子将肿瘤全部杀死,而是在最小创伤的前提下歼灭肿瘤,如短期内不能全部歼灭肿瘤,就采取以部分歼灭为目标,遏制肿瘤的生长,如果短期内不能遏制肿瘤的生长,就以控制肿瘤的生长速度为目标,为不能获得根治的病人多争取一些生存时间,多提高一些生存质量。兵法云:善败者不亡,我们要接受肿瘤的存在,延缓肿瘤的增长,尤其是在肿瘤的中晚期,更要摒弃鱼死网破、同归于尽、决一死战的非理性选择。更要重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首先要确保我方能够存活。

  CACA-HIFU指南向大家展示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原理、优势和疗效,其实它是非常契合控瘤理念的。与临床上现有的肿瘤局部微创治疗手段(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等)相比,打破了很多局限性。HIFU治疗是非侵入性治疗,不需要穿刺,能够按照肿瘤形状精准的控制治疗的边界,适形性佳,且在实时引导下不容易误伤周边正常组织或器官,因不良反应足够小而能够反复进行。CACA-HIFU指南提出,胰腺癌特别适合HIFU治疗。对于“不能开、不敢开、不宜开、不愿开”四不开的胰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患者,HIFU治疗大有可为。

  HIFU治疗除了单兵作战能力强之外,还可和免疫治疗、化疗、介入栓塞治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协同作战,使常规治疗疗效倍增。“肿瘤防治,赢在整合”,CACA指南所倡导的整合治疗,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治疗机制上的协同互补,有机的结合,在实际疗效上获得的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效果。

  通过CACA-HIFU指南宣讲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肿瘤治疗是持久战,是长跑。HIFU治疗的最大亮点是无创、有效,可重复、可持续,是控瘤治疗的最优选。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病人与肿瘤的动态平衡,这是CACA指南中控瘤模式的基本逻辑。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保住了器官,保护功能,这是肿瘤治疗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