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召开

整体观下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

--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学术专场

2023年7月30日,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以线上形式隆重召开。中西整合食管癌专委会主委郑玉玲教授、洪流教授,副主委林丽珠教授、高社干教授、李晶教授、蒋士卿教授、张梅教授、秘书长刘怀民教授、全体专委会成员及全国肿瘤一线专家12000余人参加,学术会议由洪流主委主持。

本次学术会议主讲人为中西医整合食管癌专委会的林丽珠副主委,林丽珠教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继承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近30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传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丽珠教授在本场报告中以“整体观下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为题,从中医学整体观、肿瘤的核心病机及整体观辨治、肿瘤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整体观下的肿瘤中西医结合辨治研究、整体观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举隅、总结与展望六个方面为各位专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林丽珠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中医的整体观是天人的合一,是一种全局的视角,是人体生命各发展阶段的总和。视生命为内部、外部的统一,并处在一定的时空维度上运动,其生命状态会受到内外要素的影响和支配,是对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充分概括。在中医学整体观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疾病发生的外部要素归为以六淫为代表的外邪体系,内部要素归为以五脏内伤为代表的杂病体系,最终去指导我们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利于我们从整体层面确定治疗原则。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完善,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多个方面,我们的肿瘤核心病机及整体观念便是立足于此。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便提出了“痰”与肿瘤发病的相关性。《灵枢·百病始生》有论:“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林丽珠教授此时强调道,肿瘤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围绕着“正虚”“痰瘀”“癌毒”三个核心要素来变动的,其中“癌毒”即分子病理及肿瘤负荷,“痰瘀”即微环境及并发、继发症候群,“正虚”即宏观环境及免疫机制。在这种整体观的指导下,把握核心病机,并提出了“标本缓急,有的放矢”“慢病管理,医养结合”的治疗策略。

在提及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时,林丽珠教授讲到,现阶段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我们要在整体观下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既要以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为主导,注重微观与局部,善于针对病因及局部进行治疗,又要以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宏观与整体,辨治肿瘤注重扶正祛邪,最终达到“协同”即并发症及治疗副反应的改善、“强基”即日常生活质量的维持的治疗目标,其中“协同”是努力方向,“强基”是基础保障。

为了更好讲解整体观下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的诊治,林丽珠教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我们举例。在肝癌案例中,林丽珠教授为我们讲到肝脏体阴而用阳,累及上、中、下三焦,分为内因与外因,辨证时要注重肝、脾、肾三脏,并在整体观下的指导下提出肝癌的中西医协同辨证体系。在早期肝癌时,围手术期配合中医药治疗扶正补虚,术后稳定期配合中医药抗转移、防复发,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改善术后肝脏功能。在中期肝癌时,中药配合微创治疗,减轻微创治疗的副反应,保肝抑瘤,提高生活质量,带瘤生存。在晚期肝癌时,中医药治疗占主导地位,应以扶正固本为主,治疗目的为缓解症状,维护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肺癌案例中,林丽珠教授讲到肺癌要以痰、瘀、毒、虚为辨证要点,而其中痰、虚为核心病机,以益气除痰为治疗大法。林丽珠教授以中西医协同辨治的整体观为立足点,总结出手术结合中医治疗、化疗结合中医治疗、放疗结合中医治疗、靶向治疗结合中医治疗、免疫治疗结合中医治疗、维持治疗结合中医治疗、老年肺癌结合中医治疗不同西医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以及对应治法治则。

最后,林丽珠教授提到我们要提领核心病机,兼顾整体辨证;讲求治疗策略,实现中西互补;中西医结合切入,个体辨证施治。

在林丽珠教授精彩地演讲过后,与会者热情高涨,纷纷对林教授所讲表示赞同。洪流主委此时做出最后总结,他非常感谢林丽珠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学术盛宴,他所讲的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高屋建瓴,高度凝练,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体观下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精神,并为我们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本次学术会议圆满结束,下期学术会议将在8月下旬开讲,让我们敬请期待下一场学术盛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