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王东
盛夏七月,相聚青城。7月8日,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技术指南(CACA)入校园及精读巡讲第39场—病理诊断,如期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召开。
樊代明院士在CACA指南入校园中指出,中国抗癌协会多年来一直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之理念,疾病的整合诊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整合医学之思想。美国的NCCN指南可以使美国患者5年的生存率提升70%左右,拿到中国只得到40%的效果,30的百分点到哪去了?所以说要有自己的指南,我们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更要做到自己的独到之处,CACA指南进校园,解决中国医学教育严重滞后的问题。CACA指南入校园,是一大创举,也可以说是伟大的医学工程,为肿瘤的传授、科普、诊治都注入了活力,就能让我更好的精准的为肿瘤患者服务,让肿瘤整合理念传承下去,为人类的全面健康服务。
樊代明院士在CACA指南宣讲指出,CACA指南包括两部分,一是瘤肿篇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技术篇的“欲善其身,先利其器”,聚焦“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的理念,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HIM),制定个体化整合诊治方案,实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提出肿瘤不仅要治,更要注重预防及筛查,同时治疗过程中更要注重器官的保护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无不体现了樊院士专家团队的大智慧、大视野,高屋建瓴,整合资源,整合知识,整合实践,从而推进我们中国肿瘤事业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要求,为全民健康助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学主任委员应建明教授在CACA之肿瘤整合病理指南宣讲指出,良恶分辨,病理来断。我们从肺部CT发现肺部结节、B超发现乳腺肿块、胃肠镜发现肺部息肉、溃疡及肿块或是肉眼看到的皮肤黑痣邓,需要病理进行明确诊断,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那么什么是病理诊断呢?为“病”寻“理”,见微知著。很好的概括了病理学整个概念。通过腔镜、穿刺等获取人体疾病组织或细胞,然后利用显微镜、免疫组化等进行处理及观察,找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进行研究,病理诊断:从何揭示疾病的发张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工作。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学主任委员应建明教授指出:病理学整合医学理念,一是多学科参与包括合格申请单、临床信息、影像信息、肿瘤标志物加上规范标本、标本前处理、足够标本、及时固定、规范取材等;二是多技术应用,包括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三是多信息整合,准确完整、及时的病理诊断报告,指导临床个体化肿瘤精准治疗。在樊院士亲自牵头编写的CACA肿瘤整合病理学指南,聚焦整合理念之“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主要在“筛、诊、评”发挥作用。本指南的1个总论+23个肿瘤分论,系统涵盖了23种常见肿瘤,详细阐述病理技术应用的特点,强调技术功能性满足临床需求,注重临床应用,明确技术局限性,避免诊断陷阱,技术展望,倡导整合理念,提出未来展望。本着中国人写自己的指南的原则,本指南也体现了实用型、简洁性、规范性、整合性。
与会的5位专家讲者通过不同视角深入浅出的讲解,及三位重量级相关领域领路人的点评,诙谐通俗的语言,整合辩证的思维理念,全新地诠释了肿瘤整合病理在肿瘤诊断的地位及作用,从标本取材到得出精准的病理诊断结果,需要病理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检验科、影像科及生物信息等多学科的合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让我们认识到通过病理,可以进行肿瘤筛查、诊断、评估,让我们在临床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制定更加精准的、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为患者带来福音。
通过对本次CACA指南入校园及精读巡讲第39场—病理诊断的学习,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CACA指南的重要性,CACA指南入校园、下基层、双师认证、指南研制,充分体现了樊院士等专家团队的中国智慧,使我们打开了规范诊治新思路,提升了我们对肿瘤规范化诊疗的认识,不仅要治,更要防筛,更要保护器官,提升患者生化质量;CACA之肿瘤整合病理学指南凸显了中国病理诊断的标准和特质,单细胞、多组学、信息学、智能化的融合和交叉,用樊院士的话仍是归于整合的理念。今后我们要看指南,讲指南,遵指南,与时俱进,研制指南,工作上就有了方向,我们的病理诊断就能走向更高的水平,推动我们肿瘤整合病理诊断的发展,甚至能引领世界肿瘤病理诊断的发展,期望我们中国肿瘤整合病理诊断,在中国抗癌协会的领导下有更好的明天。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