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 波涛翻滚浪激天,横流穿泻只向前——CACA技术指南学习心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 李婷婷

  2023年5月27-28日,在山水之城广西南宁的国际会展中心,樊代明院士牵头,多学科专家学者们就肿瘤筛查和靶向治疗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我也在北京线上学习了这两场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工程院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和广西抗癌协会承办的学术盛宴——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第29-30场。

  肿瘤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筛查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CACA技术指南-筛查技术》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我国常见的六种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癌症筛查的实际经验,针对癌症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该指南为全球首个全面、系统阐述筛查技术的指南,为我国癌症筛查的规范化开展提供指导,保证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癌症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在背景介绍中,樊院士从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制定个体化复合诊治方案、实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等方面,向同道们传递了CACA指南的主要思想。《CACA技术指南-筛查技术》主编、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及其团队的专家们针对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开展了系统、精彩的专题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新教授介绍的食管癌筛查技术“以食为天,道需通畅”。王教授从流行病学、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方案等方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食管癌筛查策略,其中,食管内镜检查是食管癌筛查的最有效手段,推荐Lugol氏染色内镜或窄带成像(NBI)内镜作为食管癌筛查的首选,条件不足者可选择普通白光内镜,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放大内镜。

  我们知道,传统的化疗、放疗无法精准的杀死癌细胞,因此,靶向治疗应运而生,也由此开启了现代肿瘤治疗的第二次革命。那么,如何选择靶向药物?如何防控靶向治疗的副反应?为此,专家学者们历时8个月,呕心沥血编写了《CACA技术指南-靶向治疗》。该指南是国际及国内首部全面系统阐述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指南。与NCCN、ESMO等国内外指南相比,该指南从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靶向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实施原则及合理用药、常见肿瘤靶向治疗、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等方面全面详细的阐述了靶向治疗技术,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根据患者肿瘤分子特征,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进行最合理规范应用,合理防治不良反应。更多地聚焦在国际及国内先进靶向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沿,让广大中国肿瘤患者真正从靶向治疗技术的进步中获得生存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提高。该指南的发布为肿瘤靶向治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及操作参考,解决了临床医生在选择靶向治疗方案时面临的困难,对肿瘤精准靶向治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重要意义。《CACA技术指南-靶向治疗》主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及其团队的专家们针对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了系统、精彩的专题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介绍的整合治癌、全新理念——从“毁”到“控”。李教授更是用了几个经典的例子,介绍了大咖“绝活”:重点打击、合管全局。

  听一场好的讲座,就像读一本好书,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还好,我们可以期待下周末的下一场CACA巡讲。肿瘤治疗,道阻且长,但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们在领头雁的带领下,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尽情地探索、学习,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收获和希望!在这里,我想引用樊代明院士的一首诗 《川江行》:波涛翻滚浪激天,横流穿泻只向前,轻舟踏波飞身去,回笑岸松空等闲。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