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李征燃
5月13-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工程院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化学治疗”及“胃肠保护”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于太原成功举行。作为肿瘤放射治疗科的一名普通医师,我有幸全程到场参会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天时间,但着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一、此次盛会大咖云集,阵容强大
发布会环节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主持。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曹荣湘,山西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山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阴彦祥,山西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徐钧,我院总院长王锡山等出席会议,两场盛会共同见证CACA化学治疗及胃肠保护指南发布及认证专家证章颁发仪式。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谭蔚泓,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陈良安教授,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陈旻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阴彦祥组成点评专家团分别进行精彩点评。众多知名专家教授就医学界和公众最关注的肿瘤化学治疗与胃肠保护治疗中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开展系统、精彩的专题讲座。现场参会代表数千人。中国抗癌协会所属126家分支机构、3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全国各地医疗机构480余家、110余家康复会均集中组织观看直播。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山西电视台、医师报、山西日报等60余家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6700余万人次。作为我院承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此次盛会大咖云集,阵容强大。规模之庞大,影响力之巨大,在我院建院以来,尚属首次。能够参与其中,与有荣焉。
多年来,癌症防治一直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10月,山西省癌症中心正式成立,挂靠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我省癌症防治工作从此实现了与“国家癌症中心”的互联互通,随着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如火如荼,我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此次,我院作为指南精读巡讲山西站的承办单位,能够在家乡太原开展精读巡讲第25场化学治疗及第26场胃肠保护学术会议,助力CACA指南落户太原、辐射全省。承办如此高水平的盛会,既是对我省“肿瘤医务工作者”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对于提升我省肿瘤防治水平、推动肿瘤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通过举办如此高水准的学术盛会,对我院学术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我省肿瘤防治工作的稳步发展均会带来更多激励与促进作用。
二、精度巡讲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在短短两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樊代明院士独特的个人魅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抗癌协会在全国13个省会城市完成了38场不同瘤种指南精读巡讲,246人次两院院士现场点评,2103家媒体直播,3.3亿人次医务工作者及公众观看,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协会启动了一系列指南推广活动,包括CACA指南中国行基层培训、医师认证、进校园等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我院总院长王锡山是3个瘤种篇的主编,是4个技术篇的主编之一,几乎全程参与指南制定、发布、精讲、推广等。相信这也是此次巡讲由我院承办的主要原因之一。相信CACA指南将会是肿瘤医生同质化培训的标志,也将是患者规范化治疗的保证,意义重大。编写过程中,国内权威专家共同讨论制定,山西专家参与其中,贡献了山西力量。同时,将中医中药运用纳入其中,彰显了中国特色。CACA指南的立体化推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全省肿瘤医务工作者以整合医学思维融汇防治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增强百姓的科学防癌意识,引领转变肿瘤专科教学思路。王锡山总院长指出“‘健康山西’不是口号,而是每一名医生的目标。我们致力于让山西的肿瘤患者不出省就能接受科学的治疗”。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从事的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此时此刻,我脑海中仿佛涌现出司马迁著《史记》、班固写《汉书》、纪晓岚纂《四库》的身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三、榜样的力量,催人奋发图强
作为此项活动的牵头人与发起人,樊代明院士以他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向我们展示出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面貌。他不但在专业领域里要做到出类拔萃,学术方面也实现了一骑绝尘。作为学部委员,他身先士卒常年辗转于全国各地,奔走呼号,为CACA指南的不断完善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堪为吾辈学习之楷模。
开篇一首由樊代明院士作词、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主席赵季平老师作曲,由著名歌手谭晶演唱的《大雁颂》在会场上余音绕梁,经久不息。再加上画外音的娓娓道来,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向与会者一一阐述,心生豪迈的同时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正是一批批、一代代以胸怀天下、心系民众的大爱之道行医者或医界前辈,以家国天下的情怀,大医精诚的胸襟,方能谱写出如此振奋人心的词句:“我力有限,靠你众力搏程。我力有限,靠你定向领程。遥遥苦辛路,浓浓同路情,为了那一天,启程!”“诗以咏志、歌以咏言”,这首歌曲体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风格与风骨,人文情怀与属于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浪漫。正因为钟南山等一批批拥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的医学专家作为榜样,为我们医务工作者赢得了世人更多的尊重,也向国人展现出: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同样可以学富五车、才华横溢。
短短的两天,宣讲嘉宾们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舌灿莲花般地娓娓道来,将原本略显枯燥与严谨的学术内容展现的风趣且幽默,浅显易懂的同时展示出各自斐然的文采与魅力。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与敬业精神,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气质与演讲水平。用贴合实际的事例去让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让知识的传承变得形式多样。我们既要做健康的卫道者、科学的捍卫者、更要做知识的传播者。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通过榜样的带动,我同样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看着台上精神矍铄的老人尚且在为自己的理想与捍卫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不断努力,作为后辈,我们有什么资格在此蹉跎岁月?
四、天下大同彰显中国力量
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2022-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组织13000余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共计800余万字,覆盖53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60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本指南横纵维度交叉,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纳入中国研究,注重中国特点,兼顾医疗可及性,体现整合思维,是兼具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
在我看来,这部指南可谓“学贯中西”,加入了不少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先进理念。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甚至将祖国数千年来的家国情怀与为人处世之道融入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情怀纳入其中。从每一位嘉宾的宣讲题目中便可看出中文的言简意赅与博大精深。寥寥数字,意境深远。“整合”二字,其实最为精妙,既是“拿来主义”的具现,又是“和而不同”的彰显,最终的目的殊途同归,依然是为了达到“天下大同,有章可循”的初衷。
五、浅显易懂,知行合一,实用为先
与NCCN等国外指南不同,前者更倾向于实验数据的罗列与整合,精确到一丝不苟,机械化的罗列与堆叠让人心生敬畏却略显呆板。毕竟医学本来就是一件严肃且认真的科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查询经过以及记忆的过程较为痛苦,多数实验数据针对国人有时差异性较大,参考起来有时会显得无所适从。反观CACA指南对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生而言,集权威性、整合性、全面性、时效性、精准性为一身,对肿瘤专科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医疗工作方面来说,整个系列的指南围绕着“防-筛-诊-治-康”多维一体的体系包含了肿瘤患者诊疗的全程管理内容,无论是哪个科室的医生都可以通过这本指南规范自己的诊疗过程。同时指南围绕着跨学科交叉融合,强调个体化整合诊治的理念综合了目前最为先进,最贴合国人的诊疗模式,可以让不同学科的医生学习到最为全面最为精准的诊疗体系,不必故步自封在自己的专业内。对于基层单位的医生而言,内容循序渐进,文笔浅显易懂。既拓宽了医者的诊疗视野,带来了最新的诊疗理念,依从性也相对较好,有据可循,知识点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能够更好地提升基层单位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完善基层单位的肿瘤防控及诊治工作,实用性和适用性普遍较强。
从教学方面来说,这本指南无疑为广大临床的带教老师们提供了课程的新思路。对高校学生掌握肿瘤方面的知识点也更加“平易近人”。此次巡讲期间,我看到了许多本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全程参与了学习。会场上互动氛围极好,时常可以听到掌声雷动。医教协同,是医学临床医学与教师教育医教协同。CACA指南进校园的实践提供了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将医学教育从单向临床知识教学向逆向实践牵引到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正像樊代明院士所强调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需要受到启发,去思考问题,探索世界。CACA指南进入校园的最重要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对我们今后的临床教学过程都将有着很多积极有益的启发。
少年强则中国强,目前我们的肿瘤临床医学教育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CACA指南进校园推进活动,把符合中国实际的癌症防治前沿及理念送进校园,知行合一,必将更好助推我国肿瘤医学教育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整合为先,和而不同。医学与人文,科学与情怀,原来真的可以做到兼容并蓄。两天时间,学业未必能够精进,但学习方法与努力方向的确立,已足以令我受用无穷。
乘风破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与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