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和2023年5月2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益佰制药协办的CACA指南《中医治疗》解读暨病例分享第二期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期会议分为两场,第一场是解读《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章节,第二场是解读《癌因性疲乏》章节。全国多个省市从事肿瘤治疗的中医、西医专家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本次会议同步直播。
2023年5月24日晚19:00-20:50在线上举办了《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章节解读暨病例分享。本场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副院长李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其中肺栓塞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在防治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疗效肯定,体现了中医药治未病和既病防变的理念。上半场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达教授担任大会主持,首先是由四川省肿瘤医院杨祖贻教授解读《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杨教授从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定义;如何从中医治疗的角度对该病进行评病、评因、评证;西医对症治疗有哪些方式;中医控症治疗有哪些方法;中医如何特色施护等方面展开介绍。随后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冯继峰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婷教授和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乐薇教授展开热烈讨论,各位专家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了解到中药具有较好的抗凝、抗炎、止痛等作用,中医外治方法颇具特色和疗效。在今后临床实践中,可参考本指南对患者施行中药与西药的配合使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下半场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毛燕娇教授主持。首先是由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钱莉文教授进行典型病例分享,该病例展示了一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本指南的指导下单纯应用中成药、中药外洗等方法解除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典型案例。随后,由六安市人民医院荚培辉教授、都昌县人民医院卢新鹏教授、淮北市人民医院杜文凯教授,这三位教授是从事胸外科及肿瘤介入科专业的专家,纷纷表示聆听此次会议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拓宽了处理肿瘤相关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思路,又学习了祖国医学在治疗肿瘤相关并发症的优势和时机,收获颇丰!
2023年5月26日晚19:00-20:50在线上举办了《癌因性疲乏》章节解读暨病例分享。本场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侯炜教授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副院长李平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两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癌因性疲乏往往是肿瘤患者和医护人员忽视的一个肿瘤相关并发症,该疾病既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并发症,也是控瘤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病程绵长,中医中药在针对此病的治疗中具有手段多样、疗效确切、依从性高的优势。上半场会议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陈武进教授担任大会主持,首先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郑红刚教授解读《癌因性疲乏》,郑教授从癌因性疲乏的中西医定义、西医发病机制、中医评病、评因、评证、西医对症治疗及中医控症方法、中医特色施护等方面展开介绍。随后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婷教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武宁妮教授、宜春市人民医院尹卫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施利明教授参与讨论,专家们表示癌因性疲乏病程时间长,更适合门诊长期治疗和随访,且西医治疗该病的手段多为抗焦虑、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许多患者对此表示抗拒。相反,患者对艾灸、针刺、中药、中成药、中医功法、药膳等治疗手段表现出较高的依从性。中医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下半场会议由淮北矿工总医院程元芝教授主持。首先是由铜陵市人民医院周颖莉教授进行典型病例分享,该病例展示了一例晚期左肺腺癌经多线治疗后出现癌因性疲乏,在本指南的指导下单纯应用中成药祛邪扶正,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的典型案例。随后,由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徐胜昔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孝广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董永教授,这三位西医临床专家纷纷表示聆听此次会议后表示,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对于症状的治疗,更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精准地制定方案,紧密扣合“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中医思想。
会议最后,CACA指南《中医治疗》的专家呼吁,从整体上提高癌症治疗中中医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中医药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中医治疗。此次会议的召开,为肿瘤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论证。相信在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图/江洁玲,文/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