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的“工作机理”。随着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涉及皮肤、消化道、肺部等多个器官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肿瘤病人又应该如何自我管理?
在本讲中,我们继续采用问答的形式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1
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和器官,但大多数程度较轻,除内分泌器官不良反应可长期存在外,大部分可逆转,或仅为暂时性反应。虽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出现,后果较严重,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死亡,因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早期自我识别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2
肿瘤病人如何自我管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出现在治疗开始后的任何时间,甚至治疗停止后。如果能够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大部分不良反应是轻微且可逆的。因此,及时的对症处理和有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皮肤毒性
常见症状为皮疹、瘙痒、水疱等。药师建议: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外出时采取防晒措施,防止强烈日照;一旦出现瘙痒或红斑时,局部使用含清凉剂(如薄荷)的外用产品,或布类物品冷敷或轻拍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皮肤反应需及时就医,遵照医生处方正确使用口服或外用激素类药物。
2. 口腔黏膜毒性
常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干等。药师建议:患者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餐后30分钟清洁口腔的习惯;饮食上少食多餐,食用清淡软食,每天饮水2000-3000ml,少量分次饮用;口腔发炎时需及时就医,要遵照医生指导使用漱口溶液。
3. 胃肠道毒性
常见症状为腹泻、大便带血、腹痛、结肠炎等。药师建议:患者日常需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避免肛周皮肤破损;每天排便4次及以上,或大便带血时,需及时就诊。胃肠道毒性的早期诊断及处理非常重要:轻微症状,对症给予口服补液处理和胃肠动力抑制剂;中度腹泻,需排除感染病因,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结肠炎,永久停用PD-1抑制剂,给予皮质类固醇或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对症处理。
4. 肝脏毒性
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疲惫、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尿液变黄等。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多进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水果蔬菜,避免高脂肪饮食摄入;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需及时就医。
5. 肺部毒性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胸痛等,出现上述肺部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及时到医院就诊,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症治疗。老年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他有心肺疾病症状的患者,开始治疗前,应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既往有无心肺方面的疾病。
6. 内分泌系统毒性
常见症状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炎等。建议患者定期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如检查结果异常或感觉不适时及时就医;对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考虑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7. 骨骼肌肉毒性
常见症状为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关节肿胀。建议患者日常活动需适量,可选择中等强度的锻炼方式,每次30分钟;活动时注意关节的保护;如关节出现不适感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