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化疗会出现呕吐?
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刺激胃和近段小肠黏膜,使得肠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传入纤维,然后信号传入到脑干后直接刺激呕吐中枢的神经核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或者间接通过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启动呕吐反射。
2.
化疗所致呕吐有哪几类?
根据呕吐的程度及发生时间和治疗的效果,可以分为预期性、急性、延迟性、暴发性和难治性呕吐。
预期性呕吐:发生于曾接受化疗的患者,在下一次化疗前即出现恶心呕吐,其发生常与既往化疗不愉快的体验相关。
急性呕吐:化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高峰常持续5~6小时,多在24 h内缓解。
延迟性呕吐:发生在化疗24h后,常发生于接受顺铂、环磷酰胺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暴发性呕吐:在预防性处理之后仍然出现的呕吐,且需要给予止吐药物进行“解救治疗”。
难治性呕吐:在既往的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后续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的呕吐。
3.
哪些人化疗时容易出现呕吐?
并非所有接受化疗的患者都会出现呕吐。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使用的药物类型、药物剂量、给药方式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既往治疗情况、联合用药情况、肿瘤侵犯部位及患儿身体素质等)。
4. 哪些药物可出现呕吐?
轻微致吐风险:氟达拉滨、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利妥昔单抗等;
低度致吐风险:阿糖胞苷(≦1g/m2)、紫杉醇、依托泊苷、西罗莫司、吉西他滨等;
中度致吐风险:阿扎胞苷、环磷酰胺≦1.5g/m2、蒽环类、伊立替康、替莫唑胺、卡铂、伊马替尼等;
高度致吐风险:蒽环类及环磷酰胺联用、环磷酰胺≧1.5g/m2、顺铂等。
5、化疗呕吐怎么办?
化疗呕吐以预防为主,因为患儿一旦出现化疗呕吐便较难控制。在化疗前,主治医生需根据患儿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结合患儿自身高危因素及既往呕吐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止吐方案。
常用的抗呕吐类药物包括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神经肽1(NK-1)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以及精神类抗呕吐药物等。
6、肿瘤患儿化疗期间的饮食与呕吐有关吗?
化疗期间选择营养成分高(鱼、肉、蛋、奶等高蛋白质饮食)、热量高的食物。少量多餐。选择多样性食材、适当变换口味,促进食欲。食物需清淡不油腻,避免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不适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此外,患儿餐前可适当活动、促进消化。若患儿因化疗进食困难时,不要强求进食,待有食欲时,再正常的进食。
作者:汤文芳
湖南省人民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