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为了整合医学的春天:参与筹备CACA指南《中医治疗》巡讲有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婷

  阳春三月,碧波荡漾的东湖,科学之城的光谷,3月11日下午全国3100余万人次的目光聚焦在英雄城市——武汉,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工程院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委会、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系列第9场“中医治疗”在此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好评如潮,既彰显了以樊代明理事长为首的中国抗癌协会强大的影响力,又生动的诠释了中国民众对中医的期待与需求!我作为《中医治疗》编委暨编写秘书之一,既有幸见证了本部指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又参与筹备本指南的精读巡讲,在此过程中收益良多,感慨良多,词不达意,略表一二。

  指南编写

  CACA指南《中医治疗》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委会组织编写,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平教授担任主编。李教授非常重视,他认为这是为传统医学发声的重要机会,立即组成编委会,既有中医肿瘤大咖,又有青年才俊,在原有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编辑而成。在此过程中,樊院士指出,本次《中医治疗》指南的受众人群绝大部分是西医同仁,要编写出能让西医医生看得懂、会使用的中医指南,要坚持中医自信、体现中医特色,因此制定了“简明易懂、实操性强”的编写原则。最终,由李平、侯炜、贾英杰、贾立群教授主编,陈震、李小江、唐东昕、张梅、张英教授副主编,26位核心编委及49位编委共同编写的《中医治疗》初稿形成,书稿递交给总会后,樊院士非常重视,从标点符号,到框架结构,均给出中肯的意见。当看到100多页初稿上每页都有樊院士的批注和修改,所以编者内心都震撼:院士的认真、执着和辛勤的付出,让我们除感动外,领悟体会到了人格魅力。后经过四轮返修、多次排版、校对,才有了今天正式出版的《中医治疗》。这部指南的问世,它是全球首部整合肿瘤学中全面阐述我国传统中医药技术在恶性肿瘤防治工作中实际运用的指南,系统阐述了肿瘤放化疗并发症、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并发症、肿瘤相关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以及独具中医特色的针灸、外治和中成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肿瘤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与NCCN指南、ESMO指南相比,中医药学是我国原创的医学科学,更适用于中国肿瘤患者,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并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体现。

  巡讲筹备

  《中医治疗》定稿后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精读巡讲的筹备,从指南定稿至巡讲筹备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还经历了疫情放开后全民皆“阳”的考验和春节假期。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2月14日这浪漫的情人节夜晚,樊院士连同王瑛副理事长、赵勇秘书长、程向东书记、夏小军教授从晚上7点至11点组织我们《中医治疗》内部试讲。樊院士及诸位点评专家针对每一个讲者的每一张幻灯片,从字体字号、配图颜色、内容及形式、讲解技巧等方面给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针对每个讲者的题目,樊院士提出希望每个小标题既要体现出中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组合起来又要像诗句一样优美,要做到八字凝精华,整篇诗词化,引导串讲词要体现中国文化的美感与中医的内涵。为了不辜负樊院士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讲者们利用晚上在线上开会试讲、演练、打磨、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正式开讲前,石汉平副理事长和赵勇秘书长线上参加了我们的内部试讲,给我们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我们《中医治疗》的精读巡讲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环节衔接紧密,时间把握精准,巡讲内容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为众人的心血和结晶。我也非常荣幸的作为一名见证者,参与全部过程。经此一事,我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有幸接触到全国肿瘤届的泰斗人物,参与到如此高规格的会议筹备,是莫大的荣誉及鼓励,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做事需严谨细致认真、做人需勤恳谦逊感恩、做学问需勤奋踏实坚忍。整合为术,传承创新是我的使命与职责。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