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全国肿瘤宣传周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科普会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科普会议

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开展了抗癌路上,你我同心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旨在通过健康讲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以及基层医疗卫生人士了解到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治疗进展,以及如何在精准医学的帮组更加准确和有效的对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精准的、有效的诊疗。

4月20日,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抗癌路上,你我同心肿瘤科普讲座会议在国内权威肿瘤媒体机构肿瘤资讯进行线上公开直播。会议在复旦大学肿瘤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国内知名乳腺癌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夕春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巴一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专委会秘书长-罗志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马飞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史艳霞教授。西京医院主任医师-张红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欣教授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在胡夕春教授和巴一教授的主席致辞,罗志国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胡夕春和巴一两位教授首先感谢了多原发和不明原发专委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的各位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对专委会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并且就本次活动的主旨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抗癌、防癌意识进行了重要发言。随后来自西京医院的张红梅教授进行了原发不明肿瘤知多少的专题讲座。张红梅教授从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肿瘤学定义开始讲解,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原发灶不明肿瘤出现的原因,诊断原发灶不明肿瘤需要做的各项检查;同时针对基层医疗人士最为关心的原发灶不明肿瘤的病理诊断以及基因位点的体现等进行了详细专业的授课。张红梅主任同时就原发灶不明肿瘤在精准医学下的治疗方式和用药原则进行了完善的梳理。最后张主任用一个精彩成功的诊断病例告诉了所有观众只有正确的理解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起源和通过科学的病理检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帮助患者达到延长生存的最佳治疗目标。

在张红梅教授的精彩演讲后,本次会议主席胡夕春教授亲自授课为大家带来了如何看懂原发不明肿瘤的病理报告这一专题专业演讲。胡教授首先讲述成立多原发和不明原发专委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这一类患者在精准医学检测时代下通过专业系统的诊疗找到隐藏在迷雾后的真正元凶。胡教授通过从为什么要找到原不明肿瘤的发病部位这一问题引出,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胡教授的解释是不明原发肿瘤传统经验性治疗已落后于目前的诊疗进步,在各类肿瘤治疗效果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今天只有从中找出真正的原发灶才能从根本上为这类患者找到延长生命甚至治愈的希望。胡主任从病理学医生第一步制造病理标本,第二步进行病理学评估之后首先根据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大类,其次根据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肿瘤亚型;紧接着通过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组合和联合鉴别诊断,可以缩小诊断范围,最后通过分子病理方法(基因检测) 确诊疾病。胡主任的精彩演讲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胡主任作为协会主任委员高超的治疗水平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最后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刘欣教授为广大听众和与会专家带来了原发不明肿瘤的治疗思路-“拨云见日,未来可期的专题演讲。刘欣教授首先从患者患病后迷茫焦虑的心情这一角度开始演讲。刘教授认为原发不明肿瘤要找到真凶,一定是比其他常规肿瘤耗时耗力,这其中不仅需要各科医生的多学科合作还需要患者更好的依从性来配合医生。随后刘教授分别针对找到原发灶、找不到原发灶,能明确组织起源,原发病灶和组织起源都不知道这三大类患者来提出治疗方法厘清治疗思路。刘教授通过三个成功病理向与会专家和广大听众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反响热烈。

刘教授也为大家分享了复旦肿瘤的不明原发治疗中心已在开展的研究和即将开展的研究,这些研究将在未来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随着刘教授的演讲结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马飞教授进行了专题点评,高度认可刘欣教授的演讲内容。

随着三位教授的精彩演讲结束,大会来到最后的总结环节。在马飞教授的询问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罗志国教授首次为大家讲述了复旦肿瘤从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医院内成立不明原发诊疗小组开始,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今天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的扛鼎单位。大会主席胡夕春教授和巴一院长同样认可复旦肿瘤在针对这类患者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且巴一教授提出希望在自己医院同样成立该类肿瘤的多学科团队。最后与会专家共同表达了希望为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专委会以及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患者生的希望带来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