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做好事,学医要学好医--CACA指南干细胞疗法学习心得

西京消化病医院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 杨桃

  3月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工程院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省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干细胞疗法”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于云南昆明隆重举办。线下参会代表达4000人,线上实时观看者达2226万人次。每场巡讲无不是旌旗蔽空,掌声雷动。我作为2226万人次的一员,全程参加了会议,获益良多,深受启迪。

  邱录贵教授巡讲团队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CACA中干细胞疗法部分,以进一步推动干细胞移植在我国的推广和规范应用,推动我国干细胞移植事业整体向上发展为拼搏目标。其中姜尔烈教授以造血重塑、自我更新为题为我们梳理了国内外干细胞疗法的历史沿革;庞爱明教授以本末兼顾、利弊权衡为题讲述了干细胞疗法的技术原理以及预处理药物的合理运用,使得“理讲明、事说清”;邹德慧教授以亦成亦败、重在辨症为题剖析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临床适应症,并再次强调了欧美指南与技术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客观事实;孙佳丽教授以动员集存、多快好省为题讲解了干细胞动员、采集、保存和复苏技术,生动诠释了干细胞的体外之旅;刘薇教授最后以安全至上、妙手回春为题例举了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以人为本,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全程管理,可以堪称是“保姆级”的指南。巡讲结束后,中国科学院裴钢院士点评道:干细胞疗法是21世纪生物医药界的共产主义,我们得把这件好事做好。多么催人发奋,扬鞭奋蹄。

  我作为一名结直肠肿瘤外科的青年从业者,也曾对美国的NCCN以及欧洲的ESMO指南心存疑虑,国外指南是针对美国人群和欧洲人群制定的,其拟定的根源没有中国人群,因此国外指南直接用于中国人必然导致“水土不服”。正如樊院士在每次巡讲中所指出的“六不是”,即:不是所有指南都水土相合;不是所有指南都一成不变;不是所有医生都按指南行医;不是所有院校都用指南施教;不是所有患者都受指南保护;不是所有医官都用指南施管。中国医生有自己的经验,中国患者有自己的特征。因此,制定适宜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指南势在必行。终于,“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在樊院士的带领下,使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医患竞无恙,CACA指南在整合医学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是一部突显中国智慧、中国气魄、中国精神的原创性肿瘤防控经验的指南。CACA指南的问世对于我国与国际而言,首先是长士气,其次添豪气,最后凝人气。每次学习CACA指南,“青年夙愿,今朝梦圆”的体会常不禁涌现。幸逢整合盛世,幸入整合大军,樊院士已为我们架好了“望远镜”,可定向领航,吾辈应掌握好“放大镜”,当众力搏程。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着兴,我们应争做CACA指南的践行者、推广者、发扬者。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触及无限的触不可及,整合能赢。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