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乳腺癌专场会议举办

  2019年9月26日,美丽的羊城丝毫没有秋的痕迹,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乳腺癌专场会议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史艳侠教授担任主席,会议邀请了来自广州、深圳及东莞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

  会议首先由史艳侠教授致开场辞,自帕妥珠单抗去年12月被批准了具有高复发风险因素的辅助适应症后,今年的8月份也被批准了应用于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有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双靶方案,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然而在新辅助治疗中,临床还存在很多具有争议的话题,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广州及周边的中青年专家,希望对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沟通,交流。

  第一个课题是来自南方医院的姚广裕教授带来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治愈的精准升阶》,他指出Aphinity研究入组包括低危患者,人群更广,双靶的辅助治疗可以带来长期生存获益,安全性好,“增效不增毒”,而在ExteNet中, 来那替尼的续贯强化治疗,HR阳性组获益更多;但安全性问题多,腹泻严重,即便是预防性腹泻处理,4级以上的腹泻也并未明显减少,值得大家思考。随后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何洁华教授带来《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针对瘤床定位、肿瘤异质性、评估系统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理论过后,就是实战演练,分别由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郝俊文教授及东莞市人民医院的钟慕仪教授分享病例,更是将会议的讨论推向高潮,史艳侠教授就pCR是否可以带来远期生存获益,在PH双靶时代,蒽环是否必须存在等问题引导现场专家进行讨论,深圳市人民医院的胡泓教授表示,单靶时代,高危患者不可去蒽环,但在双靶时代,可考虑去蒽环,并建议6周期TCHP方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黄嘉佳教授也强调要建立在足疗程的基础上来谈PCR率。

  最后,在热烈的讨论结束后,大会主席史艳侠教授总结了今晚会议的主要内容,感谢与会专家的参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是一个活跃的中青年平台,这样的平台会为更多的年轻学者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与全国各地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转自: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