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全世界平均每发生4例肿瘤,就有1例是中国人;平均每死亡3个肿瘤病人,就有1个是中国人,所以中国抗癌协会用时一年余,邀请2266位专家参与,编写了一部涵盖53种肿瘤且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指南,该指南共2200页,145万字,其英文版即将在今年6月份对外发行。该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肿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降低5年死亡率,更为重要的是降低发病率,为病人、为民众、为中国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经过多次筹备、沟通、协商,2023年CACA-CMUP指南巡讲-华东站于2月11日下午在六朝古都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以线上学术交流为主,线下会场互动为辅的方式展开深入的学术沟通交流。
开场致辞
开幕式环节由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李晟教授主持,首先由大会特邀嘉宾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为大会致辞。樊代明院士表示,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制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贴合中国病人特点的CACA指南,我们要通过巡讲把精品推下去,也就是我们的指南,还有医生的经验,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切切实实的获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预祝本次CACA指南巡讲成功。
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行政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建伟教授为大会致辞。陆建伟教授表示,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这两类疾病发病率虽然比较低,但是诊断比较难,治疗比较难,预后也比较差,具有两难一差的特点。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及时,熟练的掌握好CMUP诊疗,提高整体CMUP诊治水平,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让更多的患者或者公众能够正确了解CMUP,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在今天开启了2023年的首次CACA指南中国行CMUP巡讲活动,希望通过今天的巡讲能使参会的同道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最后预祝CACA-CMUP指南巡讲-华东站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胡夕春教授为大会致辞。胡夕春教授表示,最新国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大概有20%的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是存在问题的,存在疑难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病人,去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有了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指南。希望通过CMUP指南的巡讲,使中国的CMUP的诊疗能够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最后预祝今天的会议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罗志国教授为大会致辞。罗志国教授表示,绝大多数肿瘤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都遇到过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患者,确实是诊断难,治疗难,研究更难,所以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做更多的工作,不仅做出符合我们国人疾病特征的研究结果,而且要让所有涉及到多原发肿瘤或不明原发肿瘤专业领域的医生,甚至是护理工作者等,能够更好的为这一类的患者做出针对、规范化的治疗,使这类病人的治疗获得圆满的效果。最后也预祝今天的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潘宏铭教授为大会致辞。潘宏铭教授表示,CMUP指南的颁布,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对于提升疑难病种的诊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都比较少,需要专委会引领大家来做一些扎扎实实的临床研究,现在开始布局,相信以后中国肿瘤学的专家能够在CMUP领域里面发出自己的最好的声音,预祝本次巡讲取得圆满的成功。
上半场主题演讲
上半场执行主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顾康生教授。
主题演讲主持人山东省肿瘤医院肿瘤消化内科刘波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张红梅教授分享“CACA-CMUP指南精读”,从CMP和CUP两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解,依据病人的肿瘤反应,病人疾病的进展规律,进一步的去改进在CMUP诊疗的经验,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为患服务,以患为师,为每一位患者打造出个体化的最优治疗路径。
山东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岳金波教授主持讨论环节。
福建省肿瘤医院大内科陈誉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罕见病/头颈肿瘤内科方美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欣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吴建兵教授参与讨论。
第二个主题演讲由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肿瘤科陈曦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王奇峰教授分享“从病理角度谈CUP的研究进展”,讲述了在原发灶不明的肿瘤的诊断中,HE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是三种重要的手段,能够帮助病理医生更快更好的鉴别肿瘤组织来源。目前原发灶不明鳞癌和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还是病理诊断的一个难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分子检测,或者是一些新的AI技术,能够在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曦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方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张晓伟教授、福鼎市总医院邱文斌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黄传生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楼建林教授参与讨论。
下半场专题演讲
下半场执行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周国仁教授。
专题演讲主持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张明军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张玉松教授分享“晚期胃癌二线靶向治疗的探索与希望”,胃癌二线治疗尚存在未满足需求的现状,呋喹替尼是高度选择性抑制VEGFR-1/2/3,联合紫杉醇治疗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缩瘤效果显著,安全性以及耐受性良好,同时FRUTIGA三期研究取得阳性结果,进一步证实呋喹替尼用于胃癌的疗效。也期待这个药物能够很快的获批胃癌治疗的适应症,在胃癌治疗中增加一个新的药物,有一个新的手段。
张明军教授主持讨论环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黎军和教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陈平教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吴小红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韩正全教授参与讨论。
第二个专题演讲由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李晟教授主持。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郝吉庆教授分享“源头创新,全球绽放-从FRESCO-2研究看晚期肠癌三线治疗优选”,从国外FRESCO-2研究、国内的FRESCO研究以及三线治疗优选三个方面进行精彩的解读。可以看到呋喹替尼在晚期肠癌的三线治疗中,它是兼顾了疗效和安全性的一个首选的方案。正如呋喹替尼在晚期肠癌的这些患者中取得的优异效果,也可以看到中国医药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一个成就。
李晟教授主持讨论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杨升教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仲小敏教授、海军安庆医院肿瘤中心梅林教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陈默教授参与讨论。
李晟教授对下半场进行了总结,目前单药是一个标准推荐,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还是以联合治疗作为一个探索的方向,包括联合化疗以及联合免疫的这样的一些联合治疗,可能会对肠癌三线的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大会总结
陆建伟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最后总结,本次CACA-CMUP指南-华东站巡讲,全部会议内容已经完成,希望通过专委会的全体委员的努力,带动本地区的肿瘤专业的医生一起来开展一些相关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今后指南的更新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循证医学的依据。今天巡讲是通过医学界这个平台进行了一个直播,会议在线观看人次已经超过2万,也就是说大家从不同层次的医生,不同级别的医院的医生,对我们巡讲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今后在下一期的巡讲当中,会有更多的专家,更多的医生来参与我们巡讲活动,希望有条件的医院能够组建各自的MDT团队,整合多学科的力量,为患者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