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来岁的姑娘,脖子上长了个不痛不痒的小包块……

王小姐最近惴惴不安……

两周前洗澡时,王小姐就发现左侧颈部一个小包块,无痛无痒,刚开始并不在意。

这几天发现右侧颈部又多了一个,也是不痛不痒的,可以移动。

这是个什么东西?

怀着忐忑心情,王小姐来到医院。医生仔细查体后,认为有必要取出小包块做个病理检查。

还要做病理检查?!不会是恶性病吧?!

为了弄清楚,王小姐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取了小包块。

病理结果出来了,霍奇金淋巴瘤 !

王小姐一看,懵了!怎么回事?

王小姐一看,懵了!怎么回事?我也没啥不适的,为何得了这种病?会不会诊断有误?”,王小姐着急地问医生,言语中透露着怀疑。

医生听了这话,知道王小姐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

是的,大多数肿瘤患者刚开始面对诊断都无法接受。需要细心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接受现实,正确面对。

眼前的病理结果明确地告诉医生:炎症背景下可以看到典型的HRS细胞,这是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病理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诊断疾病不能单靠某一项检查确定的,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等综合判断。您颈部的包块,是肿大的淋巴结,无痛无痒,这符合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这种病常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可以不伴随其他不适症状。重要的是,您的淋巴结病理结果发现了典型的HRS细胞,这是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的确凿证据。

“我还不满30岁,这么年轻,就能得这种病?”

“这种病常常见于年轻人,每年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恶性淋巴瘤中占18%,远低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但多见于年轻人,发病年龄高峰是15~30岁,女性稍占优势。”

“可是我生活很健康啊,怎么就能得这种病?”

“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不很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毒感染如EBV、HIV感染是该病的一个致病因素。”

“HIV我知道,我应该不会接触到。可是EBV病毒?是什么病毒?”

“EBV病毒是一种嗜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90%以上的人群都感染过该病毒,常常发生在儿童时期

大约50%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检测这种病毒是阳性的。您的淋巴结病理结果EBER呈现阳性,提示您也是EBV感染患者。

EB病毒是196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幼儿和青少年容易感染。EB病毒(E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EB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在人体的B淋巴细胞中增殖。受它侵袭后,常引起机体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时能发展成为淋巴癌和鼻烟癌。

“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需要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如全身CT,以便了解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结情况及病灶,进行疾病分期,便于制订治疗方案。”

“也就是,谨遵医嘱,好好治病了。了解了,我一定争取早日康复~ 谢谢医生。”

知识点在这儿

恶性淋巴瘤有哪几种类型?

按照病理组织类型,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型。

两大类型又细分为多个亚型。

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这两种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特点、生物学行为、形态学、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转录以及背景中反应性细胞的组成均不同。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分为4个亚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文中王小姐的病理类型是常见的结节硬化型。这种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50%,多见于年轻人。

霍奇金淋巴瘤有什么特征?

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通常发生于淋巴结,特别好发于颈部淋巴结;

2、多见于年轻人;

3、在组织学表现上,霍奇金淋巴瘤由少数散在体积大的单核细胞(Hodgkin, H)和多核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 R-S)(统称HRS细胞)及其周围大量非肿瘤性的反应性细胞组成;

4、肿瘤细胞常常被T细胞围绕形成花环样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