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后声音改变?请看嗓音训练方法:
甲状腺术后不管是否存在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损伤,很多患者都会在短期内出现音质的改变。这与全麻气管插管引起声带肿胀、擦伤、环杓环节脱位;手术使颈前带状肌暂时性功能障碍或气管活动受限而影响喉的垂直运动;严重的颈部疤痕收缩影响喉肌功能;以及情绪、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如何进行术后音质的康复训练?提供如下几种方法:
术后两周以无声练习,凸腹凹腹气息练习、凸腹控制膈肌练习、快速呼吸练习、放松舌根喉部肌肉练习为主。
(1)凸腹凹腹气息练习:自然站立,双目平视,肩、胸、双臂放松,即肩、颈、下颌和喉部肌肉放松,双手重叠,掌心放在脐下3寸位置。呼气时脐及脐下方用力向内凹陷,吸气时脐及脐下方用力向外凸出,每分钟呼、吸各16次。每次练习10min,每天3次。
(2)凸腹控制膈肌练习:自然站立,吸气时脐及脐下方用力向外凸出,然后保持此状态发“嘶”声,要求缓慢、清晰,与此同时,脐及脐下方仍要保持外凸状。气息用完后,口鼻同时吸气再开始发“嘶”。要求每次发“嘶”要保持30秒,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3次。
(3)快速呼吸练习:自然站立,将凸腹凹腹气息练习快速化,即每分钟呼、吸各50次,每次练习1分钟,每天练习5次。
(4)放松舌根喉部肌肉练习:自然站立,上身前倾,双手掐腰。嘴张大,舌头自然伸出口腔外,以颈椎为轴,轻轻摆动头部从而带动舌体用动,以舌边碰到左右嘴角为度。每次练习1分钟,毎天练习5次,有严重颈椎病的患者禁做此练习。
两周后开始进行加强发声训练
首先练习深吸气,让气往下沉,把胸腔和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向下压,使胸腔的上下径加长、扩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两肋展开,横膈下降,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后腰坚挺饱满,发声呼气时用腹肌控制出气量的大小与力度,在小腹肚脐下三指处形成一个支力点。传统的戏“气沉丹田”。
学会了正确的吸气方法后,接着就要练习有控制地均匀平稳的呼气方法。练习呼气首先得吸气,吸足气之后,以丹田穴为支力点,口中发出带有声带颤动的“嘶”的音,使气慢慢地、均匀地呼出。发出的“嘶”的音最好能坚持40—50秒,这样说明气吸得多,而且深。
为了掌握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必须先练习正确的吸气方法。吸气时全身,特别是肩、胸要放松。早上起床后,进行发音训练,张口发“a”,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同时做吹蜡烛、吹口哨,发“ya”音,每次不超过五分钟,每天3-5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训练的时间。发音练习期间,不发高音,不尖叫,大声讲话时间不宜太长.
这些练习做好后,再找些读起来难度较大、内容较复杂的长句进行练习。读长句时,吸气量要大,读时要控制好气息,气要“拉住”不能随意顿歇和补气,否则就会破坏语意的完整。经过以上训练,往往三个月到半年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早日康复!
作者:彭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