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黄,金秋送爽。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日期为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自古以来立秋便受到重视,不仅是“四时八节”之一,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立秋时节祭祀、庆祝丰收的习俗。
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特征有相应之处,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一篇中详细讲述不同时节的养生要诀,其中“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这里提到了秋季养生除调摄起居外,还应注意敛神宁志、清润肺气。
起居调摄——早卧早起敛精气
秋季日照逐渐减少,阳气由疏泄渐渐开始收敛,直至冬季闭藏精气、养精蓄锐。因此,秋季应早睡以顺应秋季精气的收敛,此为以收养气,同时也需早起以畅达阳气,这样才能帮助肺气维持宣降之机。
情志养生——敛神宁志畅胸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的花调叶落、西风萧瑟往往令人感到肃杀、悲伤、忧郁、哀愁。无论对于肿瘤患者还是其他慢性病患者或健康人群,这种情绪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立秋后也要注意调节心情,通过适当外出游玩或与他人聊天等方式保持“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缓解立秋后肃杀之气对健康的影响。
五脏养生——清金润燥养肺气
中医认为五脏与季节相应,其中肺属金,与秋气相应,因此在秋季更应注意顾护肺气肺津,防止过度耗伤以致冬季无法闭藏。秋季燥邪当令,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不容纤芥。因此在秋季尤应注意滋阴润肺、调养津液。在饮食方面,秋天宜食清淡养阴、滋润多汁之品,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多摄入煎炒油炸类食物。
秋季养生食谱1——百合薏米羹:薏米50克,莲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先将上述食材洗净煮烂,再与粳米50克同煮成粥,用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食用。本品有健脾祛湿,润肺生津,健肤美容之功。
秋季养生食谱2——银耳雪梨汤:银耳、雪梨、冰糖适量。冷水泡发银耳并撕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烧开,雪梨洗净切成小块,待银耳煮至沸腾后加入雪梨块,再次开锅后加入适量冰糖。本品可滋阴润肺、益气生津,有助于缓解秋燥对肺气的影响。
除了食疗养生外,还可通过穴位按摩等方式增强肺气。
肺部养生穴位1——列缺穴,隶属于手太阴肺经,同时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任脉相通,即可宣发肺气,又可调节任脉,总领全身阴脉之海。以该穴位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肺部养生穴位2——太渊穴:隶属于手太阴肺经,为该经原穴,是肺的元气在人体所发之处,可缓解肺气不足所致咳嗽、气喘、乏力等各种肺部症状。该穴位位于手腕前内侧,在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桡侧凹陷中。
此外,由于2022年中伏长达20天,所以今年在立秋之后仍能感受到秋阳高照、暑热未消的“秋老虎”,因此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也是今年立秋之后的重要养生方式。
这些调摄情志、顾护肺气的方法,均属“秋气之应”,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关于秋季“养收之道”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潇潇,审核:李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