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专委会 暨第一届肺癌合并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学术论坛 学术会议纪要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专委会

暨第一届肺癌合并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学术论坛

学术会议纪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陈亚红

2022年11月27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专委会第一届肺癌合并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学术会议由线上的形式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大会主席中日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专委会主委曹彬教授为会议开场致辞,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肿瘤呼吸专委会常委曹陈亚红为会议的执行主席。

首先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院长开场主持,由于疫情原因,曹教授目前在扶正医院支援,同时也与大家交流了关于慢阻肺合并症患者的一些现状并呼吁临床医生需要对于肺癌合并慢阻肺更佳关注。而后由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的陈亚红教授进行讲者的介绍。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的刘晓芳教授,带来的讲题是《肺癌合并慢阻肺的共同管理》 刘教授首先从我国慢阻肺和肺癌患者的疾病负担沉重为导向,提出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治疗关注不足,慢阻肺患者的肺癌风险是非慢阻肺患者人群的6.35倍。生存期减少以及死亡风险显著都意味着需要引起重视。再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提出应早诊早治,重视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治疗。这一部分的患者也是需要慢阻肺的及时治疗,同时也对于真实的病例进行分享。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中日友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张永明教授,带来的讲题是《重视肺癌合并慢阻肺中慢阻肺的治疗》首先提出慢阻肺共病的管理极待引起临床重视,我国肺癌发病数及死亡数居恶性肿瘤首位,并且肺癌患者中慢阻肺的共病率高,高达28.4-39.8%肺癌患者合并慢阻肺,在吸烟患者中更为明显,但是临床上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慢阻肺治疗率仅10%。对于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只重视肺癌而忽略了慢阻肺的治疗现象更待引起重视。慢阻肺科对肺癌患者的抗肿瘤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慢阻肺也可限制肺癌患者的手术机会,并且术后合并症发生风险更高。随着肺癌逐渐进入“慢病化”时代,合并慢阻肺除了影响当前治疗手段,还会降低患者生活治疗,慢阻肺的合理干预和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三联疗法可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因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风险,适用于肺部病变引发的通气障碍加重的老年患者。

第三位讲者时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胸外科的王京弟教授,带来的讲题是《从指南看围手术期患者气道管理全程方案》由于胸外科多为全麻手术,所以王教授以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的理念以及实施的重要性为导向,提到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pcc)的普遍发生,并且pcc可直接升高患者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医疗成本成倍增加。而ERAS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有效减少总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于肺癌切除术,可显著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术中的麻醉管理可减轻局部及全身炎症,术后的镇咳也至关重要。合并慢阻肺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权威指南推荐:慢阻肺患者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十分必要。抑制气道炎症是控制慢阻肺疾病进展的关键,过程中抗炎和支气管扩张非常重要,改善患者肺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几位教授的课件内容分享完毕后,由中日友好医院的佟冰老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金亮老师与各位嘉宾共同探讨了关于吸入激素在慢阻肺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的抗炎作用,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帮助更大。

由清华长庚的蔡存良老师,中日友好的蔡莹老师,与各位嘉宾共同探讨关于如何改善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中慢阻肺的全程管理,还是要做到早检早筛,早诊早治,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最终由陈亚红教授进行总结,对于这样多学科的交流探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对于这部分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也希望未来更加重视,今后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术讨论,为缓解患者的病程进展以及疾病负担的减轻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