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肺癌,我们就会想到吸烟!老烟枪!确实,吸烟是引起肺癌的头号危险因素。经流行病学研究,长期大量吸烟人群得肺癌的概率是80%,肺癌发病率是常人的25倍甚至更高。
但近年来,很多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生率也在大幅增加。这是为什么呢?哪些因素会诱发肺癌?
不吸烟同样也会得肺癌
仅仅一口烟,肺部就直接暴露在7000多种化学物质中,且其中69种因子会导致癌症。
同时,吸烟带来的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更大更深远。很多人虽然不吸烟,但饱受二手烟、三手烟的煎熬与损伤,造成每年10万非吸烟者因为烟草而患病,其中包含近3万的儿童。
此外,厨房油烟、空气污染、肺病炎症、职业暴露、遗传易感性等,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就说明不吸烟同样也会得肺癌。
同样吸烟 为什么有人得肺癌有人没得
肺癌的产生是由机体内外因素共同引起基因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内因主要为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外因为生活习惯、行为作息、环境等,属于可控因素。
内因虽然不直接致癌,但它却影响着机体面对外因(如致癌因子等)时的处理方式——及时修复清除损伤抑制突变,或者损伤逐渐积累最终诱导癌变,从而分别导致健康和癌症两种相应结局。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吸烟有人得了肺癌有人却没得肺癌。
吸烟和不吸烟的肺癌
其实是“不同的病”
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肺癌组织学分型为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癌等,其中腺癌、鳞癌是占比最高的类型。早在2009年约翰斯霍普金大学就指出,吸烟者更容易罹患肺鳞癌,而不吸烟者更容易罹患肺腺癌。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肺腺癌和肺鳞癌属于肺癌中的非小细胞癌分型。临床上,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腺癌和鳞癌的“金标准”。
肺腺癌来源于腺上皮细胞异常增值,多为周围型,发展速度较快;肺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变,多为中央型,速度相对缓慢。
临床上80%多的肺癌都跟吸烟有关,多为男性中老年人,以鳞癌为主,突变负荷高且多为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另外,大约10%-20%左右的肺癌为女性,基本不吸烟,以腺癌为主,多为表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简变性淋巴癌激酶(ALK)突变。
目前,针对EGFR和ALK突变靶向治疗敏感,预后良好,而针对KRAS突变缺乏特效药,靶向治疗欠佳,预后较差。因此,吸烟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不是十分理想。
既然吸烟和不吸烟的人都有可能患肺癌,那还有必要戒烟吗?
当然有必要!
研究显示,戒烟1.5-2周,肺功能改善约30%。戒烟10年后,肺癌的发生几率可接近从不吸烟人群;癌前细胞被替代,其他与吸烟有关的癌症发生几率减少。
如何戒烟呢? ——自我戒烟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做出戒烟决定,牢记戒烟的原因,告诉家人和朋友;
第二阶段:行动阶段,创造良好环境,丢弃所有香烟,打火机和烟具等;
第三阶段:维持阶段(防止复吸是最重要),尽量避免和吸烟的人在一起;
第四阶段:终止阶段,坚持最初戒烟信念,长期坚持,戒烟成功!
通常认为连续戒烟两年以上才能称为戒烟成功。戒断症状在戒烟后头三个星期,尤其是第一周最严重。
何为戒断症状?怎么克服?——“坚持21天”
戒烟后身体突然缺失尼古丁就会导致内循环和内分泌的失衡,戒烟者会出现空虚、烦躁、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关节疼痛、肠胃不适,称为“戒断症状”或“尼古丁依赖症”。
一般坚持21天后,随着尼古丁在人体内清除干净,上述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戒烟期间内,我们可以这么做:
1) 改变生活习惯
多刷牙,勤漱口,远离吸烟的人和油烟味的物体;通过做家务、听音乐、看电影等转移注意力;想要吸烟时,可以喝一些清肺的菊花茶、桂花茶等代替;感到焦躁不安、心绪不宁时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来缓解。
2) 膳食合理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味蕾恢复之后可能会刺激食欲大增,切记适量饮食,切勿过度。
3) 身体适度锻炼
适度锻炼会缓解失眠症状,控制体重增长。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如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调整,严重时寻求医生帮助。